人行地下道退場 北市今年擬拆3座

封閉地下道後市容會提升很多,行人動線空間也比較大。記者張策/攝影

雙北近年陸續拆除近百座使用率低的人行陸橋和地下道,其中永和區竹林地下道封閉2個月,新北市府接獲15件陳情盼保留,市府各單位昨會商,仍決定封閉轉型滯洪池。在北市,臺大公館、臺師大和平及行政院前等3座人行地下道也計劃今年拆除。

新北市養工處長鄭立輝說,目前仍在使用的人行地下道多數超過30年,考量道路交通條件變遷、行人友善空間規畫及維護成本,市府近年陸續拆除10多座使用率偏低的地下道,以免成爲治安死角,也讓空間重新規畫利用。但他說,並非所有人行地下道都會拆除,永和福和國中、秀朗國小周邊地下道剛性需求強,有大量學生每天通行,仍會保留。

北市2000年起已拆除地下人行道22座,現存37座,新工處副處長王健忠表示,其中25座具功能性,包括與公園或捷運連通,或地方仍有使用需求,均評估保留,但未來規畫拆除的地下道還有12座。

24歲劉小姐表示,她不會走地下道,主要是覺得危險,也認爲拆除後市容會更美觀;33歲王先生也說,地下道沒有存在的必要。

新北市竹林路旁地下道啓用至今逾40年,地下道使用率大幅下降,區公所仍要花人力、資源維管,也可能衍生安全問題。永和區公所工務課長張德弘表示,平均每100名行人僅1人會走地下道,主要使用者是附近莊敬高職學生,因此研議拆除。

拆除消息一出,部分市民透過1999等管道陳情盼能保留,有人擔心中正橋下來的車輛速度過快,右轉車輛也可能因視線不佳傷及行人。還有一部分人對人行地下道有很深情感,強調「那是我童年回憶」。

市府工務局養工處、交通局和永和區公所昨討論人行地下道封閉案,養工處表示,經過2個月試辦封閉,與會各機關均同意封閉,將進一步與地方民代確認,是否同意封閉並轉型爲滯洪池。

張德弘說明,該路口已微調斑馬線位置,讓右轉車輛能清楚看到行人動態,確保開車者、行人都安全。

另外,新北人行陸橋已拆58座、剩餘96座,包含今年研議存廢評估中的板橋自強陸橋、府中游龍陸橋及三重光興陸橋;目前封閉的人行地下道有20多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