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險中介服務提供商手回集團今起招股 預計5月30日在港交所上市
5月22日,手回集團(02621,HK)啓動招股,計劃全球發售2435.84萬股,其中2192.24萬股股份爲國際發售股份,243.6萬股股份(可予重新分配)爲港股市場公開發售股份。
據悉,在本次IPO發行中,手回集團共引入兩位基石投資者,累計認購約4955萬港元——其中,天津海泰集團認購500萬美元(約合3874萬港元),鹿馳資本認購1000萬元人民幣(約合1081萬港元)。
公司預計5月30日上市
手回集團的IPO歷程始於2014年。2014年1月,手回集團首次向港交所遞交申請表。今年5月15日,手回集團通過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訊,華泰國際、中金公司爲其聯席保薦人。
5月22日,手回集團開啓招股,公開招股結束時間是5月27日,並計劃於2025年5月30日正式以“2621”爲股票代碼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手回集團計劃在本次IPO中發行2435.84萬股。以每股5.84港元至8.08港元的發行區間計算,本次IPO募資規模至多爲1.968億港元。
按照發行價區間平均數7.28港元計算,公司的上市市值約爲16.48億港元(約15.17億元人民幣),相比C輪融資有一定的提升,對應的PS(市銷率)和PE(市盈率)倍數分別爲1.09倍、6.27倍。
公開資料顯示,手回集團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人身險中介服務提供商,致力於通過數字化人身險交易和服務平臺,在線爲保險客戶提供保險服務解決方案。目前,手回集團的人身險數字化交易及服務解決方案通過小雨傘、咔嚓保和牛保100三大平臺賦能於不同銷售場景中的保險交易及服務——在小雨傘進行在線直接分銷;在咔嚓保通過保險代理人進行分銷;在牛保100在業務合作伙伴的協助下進行分銷。
自成立以來,手回集團總共分銷超1900個產品,其中包括超280個定製產品和超1600個保險公司已有的產品。截至2024年12月31日,在售的產品有306個,並已成功孵化超過14個IP,覆蓋了長期壽險、長期重疾險、長期醫療險及其他保險以及短期保險等各類保險產品。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手回集團擁有投保人數量超過350萬,累計被保險人數超過580萬,其中截至2024年12月31日,160萬名投保人和240萬名被保險人擁有手回集團的有效保單。
財務數據方面,2022年至2024年,手回集團的營收分別爲8.06億元、16.34 億元、13.87億元;同期毛利率分別爲34.8%、33.8%和38.1%;同期經調整後淨利潤分別爲0.75億元、2.53億元和2.42億元,經調整淨利潤率分別爲9.3%、15.5%和17.4%。
“近期,受央行降準降息影響,港股市場環境大幅改善,新股表現優異,多數呈現上漲趨勢。此次上市,憑藉領先的市場地位,手回集團也有望獲得不錯的上市表現。”有業內人士表示。
仍有多家中介平臺等待上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兩年,積極尋求上市的保險科技或中介平臺並非手回集團一家,僅2025年以來,就有輕鬆健康集團、青民數科、白鴿在線企業相繼向港股、美股遞交招股書。
除卻已經公開招股的手回集團,待上市的保險科技及中介機構還有7家,分別是擬赴美上市的恆光保險、元保、i雲保、青民數科,遞表港交所的輕鬆健康集團、白鴿在線、圓心科技。
這些機構的業務均跟保險相關,業務模式大致可以分爲三類:To B類公司,爲保險機構解決傳統行業在產品定價、場景應用等環節的效率瓶頸與風控難題;To C類公司則依託互聯網流量紅利,運用場景化產品設計和用戶需求定製策略,通過自有平臺運營、流量轉化或KOL(關鍵意見領袖)引流實現用戶快速增長;而To A類公司聚焦代理人賦能,提升展業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保險科技或中介平臺在積極尋求上市機會,但從已上市的保險科技與中介公司的情況來看,資本市場似乎對保險科技和中介平臺的熱情不是很高。例如,2024年上市的有家保險和致保科技均在上市首日破發;2023年上市的車車科技首日股價大漲超5倍,但目前已跌至不足1美元/股。
“保險科技或中介平臺的市值不被市場看好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分別是業務模式單一、業務較爲同質化、監管與合規壓力增加。”對外經貿大學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龍格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採訪時表示,保險科技和中介平臺都或多或少存在上述這三類問題,例如一些中介平臺高度依賴第三方流量平臺(如抖音、百度),議價能力弱,營銷成本攀升;“報行合一”政策壓縮了中介平臺的費差空間,導致佣金收入下降,盈利困難。
但是從人身險的銷售渠道來看,中介渠道的佔比依舊較高。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23年中國人身險市場按總保費計算的市場規模爲人民幣3.8萬億元。2023年,利用數字平臺進行保險交易的互聯網保險服務的總保費約爲人民幣5000億元,佔中國人身險市場總保費的14.6%,高於2019年的6.0%。2023年,中國人身險中介市場的總保費達到人民幣2370億元,佔中國人身險市場總保費的6.3%,高於2019年的2.4%。
“頭部中介憑藉技術積累和規模化,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還是比較大的,而從市場的發展路徑來看,強者恆強會是保險中介市場的一個發展趨勢。”龍格表示,至於市值管理方面,可以從科技賦能、差異化服務、成本優化等角度入手,提升運營效率與客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