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險產品切換期來臨:停售節奏分化,炒停售效應遞減
隨着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將於8月底下調,本月壽險業已正式進入產品切換期。這是行業連續三年迎來產品切換,相較於2023年切換時的火爆行情,此次險企們對市場表現有怎樣的預期?
“能和去年切換時打平就已經很好了。”一名壽險分公司負責人對第一財經稱。事實上,這並非一家之言。第一財經採訪的多位險企高管、代理人及中介人士均表示,今年的產品切換面臨更大挑戰,畢竟已是連續三年調整,市場需求釋放節奏已明顯放緩。
從實際操作來看,險企對老產品的停售節奏也各不相同。部分險企在本月初已進行產品切換,更有機構從通知渠道停售到產品下架,間隔時間僅有2小時。不過,多數險企仍會堅持將預定利率更高的老產品賣到最後一天。“還是要趁最後窗口期衝一把業績。”一名壽險代理人表示。
人身險進入產品切換期,停售節奏不一
“10點通知,12點下架,爲了避免炒停售,保險公司的停售速度真是讓人猝不及防。”一名保險中介員工小樑(化名)近日在社交媒體上表示。
小樑所說的是幾款合資壽險公司的人身險產品。根據第一財經獲得的停售通知書,8月5日上午10點左右,該中介公司收到上述壽險公司發送的停售通知,而停售時間爲當天的12點。
之所以需要停售,是因爲8月底人身險預定利率即將下調。
7月25日,隨着1.99%的最新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研究值發佈,觸發了預定利率動態調整規則下的上限調整機制。根據幾家大型保險公司的公告,8月31日24時將迎來產品切換的最後期限。到了9月1日,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將從2.5%下調爲2.0%,分紅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將從2.0%降爲1.75%,而萬能型保險產品最低保證利率最高值則從1.5%降爲1.0%。
這也意味着不符合新預定利率上限的產品需要退出市場,以新產品來取而代之。業內人士表示,通常人身險預定利率下調對於普通型儲蓄類產品而言,意味着同樣保費下未來現金價值的下降;對於重疾險等保障型產品而言,則意味着保費上漲,上漲程度與保障範圍、被保險人年齡等因素相關。而對於分紅險等新型保險產品而言,預定利率下降意味着剛性負債成本下降,但最終分紅水平與分紅賬戶最終收益相關。
面對這一最後期限,各家壽險公司的老產品停售節奏並不相同。
第一財經從某中介公司獲得的保險產品停售計劃表顯示,和上述合資公司類似,亦有幾家保險公司在7月末至8月上中旬已完成部分或全部主要產品的切換,但大部分壽險公司仍然選擇在8月31日再下架老產品。也有壽險代理人對第一財經表示,自己所在公司將根據銷售情況來動態調整各個老產品的下架時間。
在業內人士看來,公司停售節奏不同的背後是策略不同。對於較早停售產品的險企來說,一方面是響應監管號召杜絕“炒停售”,但另一方面也會面臨新產品在產品切換期與市場上仍大量存在的老產品相比吸引力較低的挑戰;而對於堅持到最後才切換的險企來說,主要目的無疑是藉助產品切換期衝刺保費高點,但同時也意味着需要承擔更多剛性負債成本相對較高的保單。
一家較早進行產品切換的保險公司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儘管在本月公司新產品可能吸引力相對較低,但公司注重長期價值,並沒有太大的短期業務壓力。而拉長週期來看,預定利率調整後的新產品剛性負債成本更低,對於保險公司來說是利差風險更小、質量更高的業務。
“炒停售”效應或將遞減
依然在“吆喝”老產品的保險公司顯然希望能夠趁着產品轉換期再衝刺一下業績。畢竟,從前兩年連續兩次的預定利率調整來看,保險公司都在產品切換期收穫了劇增的保費,尤其是2023年的產品切換期,有公司實現了翻兩倍的保費增長。
儘管如此,近日接受第一財經採訪的多名業內人士均表示,在連續三年的預定利率下調下,市場需求在前兩年已集中釋放,“炒停售”對銷售的刺激作用逐漸趨弱。
“今年的切換期會比之前更難一些。”上述壽險代理人稱,“感覺這幾年的切換期,公司的活動頻率在加大,但是效果遞減得比較厲害。”
另一名保險中介公司產品負責人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一方面香港之前調低分紅險演示利率等新政亦在切換期吸引了部分內地客戶,另一方面在監管引導下停售風潮弱化了很多。”他推測這輪切換期的保費規模較上兩年的切換期會有所下降,尤其對於經代渠道來說,“報行合一”後業務受到明顯衝擊,今年上半年新單保費已經同比下滑超過50%。
不過,“吆喝”並不會停止,因爲在幾位受訪業內人士看來,或許此次比不過之前切換期的成績,但環比(與切換期之前)來看,切換期仍可能是全年的業務較高點。
事實上,隨着市場利率的下降,之前行業內已形成預定利率將要下調的預期,5月、6月的壽險保費也已經出現明顯增長。金融監管總局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1月~6月人身險公司保費收入增速爲5.4%,較1月~5月的3.3%增速明顯走擴。第一財經計算髮現,6月單月,壽險保費增速高達21%,在5月單月24%的基礎上繼續維持高速增長。業內分析師表示,其中除了銀保渠道的爆發外,也有預定利率下調催化客戶保險儲蓄需求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