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頂住壓力穩定增長,中國經濟展現韌性
任一迪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佈了今年1至4月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儘管當前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外部衝擊影響加大,但我國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創新驅動、內需拉動、開放帶動的發展格局日益穩固,延續向新向好態勢,在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穩步前行。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速培育經濟增長“新引擎”。4月份,我國工業保持較快增長,工業生產繼續向中高端邁進。其中,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均快於全部規上工業,特別是裝備製造業對規上工業增長貢獻達55.9%,如航空航天相關設備製造、集成電路製造增加值增長均超過20%。以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等爲代表的高技術製造業產品產量大幅攀升,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38.9%,出口量躍居全球第一;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51.5%,智能製造發展勢頭強勁。得益於創新支持力度不斷增強,今年以來,高技術產業投資持續保持較快增長,並顯著高於全部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其中,信息服務業投資增速高達40.6%。隨着各方面積極推動創新和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促進科技創造力向社會生產力轉化,“人工智能+”驅動作用增強,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我國數字產業蓬勃發展。4月,規上數字產品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0%,智能無人飛行器製造業增加值增長達74.2%。
精準運用政策組合拳,築牢經濟平穩運行“壓艙石”。今年以來,隨着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持續發力,市場需求得到顯著擴大,不僅帶動了企業生產,支持了創新發展,還提振了市場信心。前4個月,主要生產需求指標增速均明顯快於上年全年,設備購置投資增長18.2%,對全部投資增長貢獻率超過六成。面對外部環境的嚴峻挑戰,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加力提效,如進一步降準降息,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創新和擴大消費等。同時,藉助政府投資帶動,基礎設施投資保持平穩增長。1至4月份,我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快於全部投資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5月20日正式實施的《民營經濟促進法》,爲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給衆多經營主體吃下“定心丸”,將有效激發民營經濟活力。
內需市場持續回暖,爲經濟發展提供“穩定器”。今年前4個月,以商品銷售爲主的社零總和以服務消費爲代表的服務零售額均呈現回升勢頭。1至4月,社零總增長4.7%,全國網上零售額增長7.7%。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繼續快於社零總增長。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力擴圍,基本生活類和部分升級類商品銷售旺盛。4月份,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體育娛樂用品類均達到兩位數增長。在假日經濟和春日經濟帶動下,1至4月,服務零售額增長5.1%,連續兩個月加快增長,特別是旅遊、交通出行、通訊信息和商務服務業等服務消費持續升溫。隨着消費動能不斷壯大,內需潛力的持續釋放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有望進一步增強。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雖然外部環境“風高浪急”,但我國經濟“底盤穩、活力足、韌性強”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相信隨着宏觀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創新動能不斷增強,我們有信心、有能力“爬坡過坎”,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在高質量發展的航道上行穩致遠,也爲世界經濟復甦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