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韌性彰顯 雙向波動可能性增強
中國商報(記者 馬文博)今年5月,人民幣匯率韌性彰顯,持續保持雙向波動。5月23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7.1919。業內人士表示,人民幣能夠保持相對穩定且有升值表現,體現了市場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以及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
匯率雙向波動
方正證券研究所發佈的報告顯示,今年年初因外部衝擊引發市場震盪,匯率雙向波動區間明顯擴大;進入4月後,受關稅預期升溫影響,人民幣階段性承壓走弱;至5月後,受中美關稅政策階段性協調影響,匯率又呈現新態勢。
在5月12日中美經貿會談取得超預期進展後,5月13日,中國央行自4月初以來首次將人民幣中間價設在7.2以下,報7.1991。之後幾日,中間價都維持在7.2以下。
從離岸人民幣角度來看,方正證券認爲,2025年離岸人民幣匯率呈現“先抑後揚”特徵。年初受三重壓力共振,離岸人民幣(CNH)在1月中旬突破7.4關口,創2024年7月以來新低。此後央行通過強化逆週期調節(包括外匯市場干預及預期引導)穩定匯率,推動CNH逐步回升至7.3附近。隨着5月中美達成暫停新增關稅協議,市場情緒顯著改善,當前,離岸人民幣已企穩於7.2—7.3的波動中樞。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付一夫表示,5月12日,《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發佈,雙方大幅對等降低關稅,部分關稅暫緩90天,標誌着“關稅戰”的階段性改善,極大緩解了市場對貿易摩擦的擔憂,增強了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包括許多外資機構也紛紛看多中國資產,從而引發大量資金涌入,推動人民幣需求上升,促使人民幣上漲。
中國太平家族辦公室事務專家王蕾表示,從短期來看,中美貨幣政策週期錯位將維持匯率雙向波動。中期需關注全球產業鏈重構中的貨幣需求變化、新能源產業鏈出口帶來的貨幣使用場景拓展。長期將取決於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的建設進度,以及國際貨幣體系多極化進程。
渣打中國宏觀策略主管劉潔認爲,人民幣中間價不排除進一步調強至7.17—7.18,但中國央行並無刻意推動升值意願,未來人民幣走強的程度可能有限。
國內政策支持增強
在國內方面,人民幣匯率的支撐因素也在積聚。方正證券認爲,人民幣匯率的彈性或將提高,人民幣匯率將更充分反映外匯市場的供需變化。
江蘇江南農村商業銀行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研究員吳燕表示,在人民幣升值超預期的背景下,國內央行抓住機會於5月7日宣佈了包括降準、降息等在內的多項政策以應對外部壓力,同時擴大內需,刺激經濟;於5月9日再強調三個“堅決”,以示穩匯率決心,且隨着12日對等關稅談判迎來轉機,離岸、在岸人民幣應勢雙雙升破7.2。其認爲,人民幣升值幅度或取決於美元指數表現與國內政策力度落地表現之間的對衝和博弈。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曾表示,面對外部衝擊,中國政府早有預判和應對,年初已將“防範外部風險”列入工作重點。隨着新一輪金融和宏觀政策陸續出臺,人民幣匯率的政策支撐正不斷增強。
方正證券認爲,人民幣匯率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實現漸進、有序的雙向波動,避免因單邊預期強化所引發的超調風險。在“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宏觀審慎框架下,貨幣當局將通過動態調節匯率形成機制中的籃子貨幣權重與波動容忍區間,有效平抑短期投機性波動對匯率穩定造成的衝擊。
在當前的匯率環境下,外貿企業也必須強化風險意識。管濤提醒,匯率風險管理是專業性極強的工作,企業應聚焦自身主業,避免盲目押注匯率走勢。匯率風險管理重在理性、防禦、穩健,應成爲企業涉外經營中的常態化策略。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