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有一半可能活到80歲嗎?算算2025年的人均預期壽命會是多少?

有朋友說,2025年養老金又增長了(養老金總體調整水平是2%),退休老人真的很划算。不過,2025年人們的預期壽命究竟是多少呢?人們有沒有一半的可能性活到80歲?

近年來,國家公佈的預期壽命情況是這樣的:

2010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是74.83歲。

2020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了77.93歲。

2021年人均預期壽命是78.2歲。

2023年人均預期壽命是78.6歲。

2024年人均預期壽命是79歲。

那麼2025年的預期壽命,按照以上規律計算大約會是79.3歲左右。這樣是不是意味着人們只有不到一半的可能活到80歲呢?

人均預期壽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其實,人均預期壽命是按照每一個年齡段的人口死亡率,對當年新生兒的預期壽命的測算平均值,而且因爲男性女性不同,預期壽命也有一定的區別。艱苦邊遠地區和發達大城市之間的人均預期壽命也有區別。

上面國家統計年鑑刊載的2020年人均預期壽命,男性預期壽命只有75.37歲,但女性卻達到了80.88歲。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的人均預期壽命早在2020年前後就已經超過了80歲,但是青海、西藏、甘肅等地卻只有72~73歲。

從人口死亡率角度講,每一個年齡段都有一定的死亡率。但如果已經成年或者臨近退休,就不用計算之前年齡的死亡率了,因此剩餘的預期壽命加現在的年齡會超過0歲新生兒的預期壽命。

只有一半人可以活到80歲嗎?

我們可以參考一下下面這一張2013年美國參加社保人員適用壽命表,這也是美國爲了保障社保基金長期穩定平衡,進行養老金精算時使用的一張表。

0歲男性的預期壽命是76.28歲,0歲女性爲81.05歲,跟我們目前的情況差不太多。

但如果是40歲的男性和女性,剩餘預期壽命分別是38.53歲和42.43歲,也就是說比70歲的可活時間分別增長了2.25歲和1.38歲。

這一變化在年紀大的人羣預期壽命上更加明顯。60歲的男性和女性預期壽命分別是21.48歲和24.46歲。即使是80歲的男性和女性,預期壽命也分別還有8.2歲和9.64歲。

其實,對於超過預期壽命年齡的人羣,因爲死亡概率的原因,肯定是還有一定預期壽命的。甚至百歲老人也都有2-3年的預期壽命,但是年化死亡率卻高達30%以上。

按照死亡率的情況測算,假設初始有10萬人的話,到80歲男性還有50629人,女性則有63880人。也就是說,即使男性預期壽命只有76.28歲,但是依然會有50.629%的男性活到了80歲。女性預期壽命81.05歲,但是63.88%的女性能夠活過80歲。因此,人均預期壽命並不是恰好一半人可以活到的壽命情況。

其實,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生活條件和醫療條件的不斷變化,人們的預期壽命情況也會變化。未來預期壽命越來越長,所有人的生存概率也會越來越大。但如果在某些年度突然發生了戰爭或者疫病,現在測算的預期壽命也是會不作數的。但一般情況是人均預期壽命越來越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