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堅持手寫的作家們
參考消息網7月16日報道 西班牙《先鋒報》網站近日刊登題爲《ChatGPT時代的手寫作家們》的文章,作者是拉臘·戈麥斯·魯伊斯。全文摘編如下:
如果在火車上遇到馬留斯·塞拉,請不要打擾他,尤其是當他拿着筆記本、鋼筆和耳機的時候。他喜歡在出行時寫作。在火車車廂內、在飛機上,在地鐵裡……他說:“最好別在公交車上,因爲那樣會暈車。”他最擔心的是有人偷了他的揹包,因爲那裡有他最重要的“思路”,但是他並不擔心被抄襲,因爲那些在出行時記錄下來的“並不總是有條理的東西”。
勞拉·費爾南德斯欽佩用手書寫的作家們。雖然她用電腦創作小說和短篇故事,但她也開始每天練習書寫。“我有很多筆記本,用來記日記,記錄我一天中寫下的一切,比如新的角色、我突然的靈感以及被我放棄的思路。”
伊雷妮·巴列霍選擇手寫的原因更爲實際,“所有這些前期的筆記我都可以記在筆記本或活頁紙上,這樣很方便”。她還會把筆記放在牀頭櫃上,因爲“有時候靈感會在不經意間涌現,或者我會記下一些沒有忘記的夢境”。
安娜·梅麗諾自豪地展示她發表過的每本書的筆記,她把所有筆記都珍藏在閣樓上。“我會認真記下日期,這樣就能知道我當時在哪裡。我從寫第一本書就堅定了手寫的習慣,我特別享受這個過程。用於手寫的大腦連接點與用於打字的大腦連接點是不一樣的。我對利用特定的神經元來促進創作這個過程非常感興趣。”已經有多項研究支持她的理論,最新的來自於挪威科技大學,結論是手寫比鍵盤打字能產生更多的神經連接。
弗拉維婭·孔帕尼是一位阿根廷作家。她不僅手寫所有小說,還喜歡用她所愛之人贈送的筆記本寫作。她說:“我覺得手寫能帶來一種不同的真實感。”她甚至給自己的愛犬取名“派克”。“有一天,我給派克鋼筆公司寫信,說我從小就用鋼筆寫字,我的伴侶也叫派克,希望他們能送我一支鋼筆。我以爲不會有人回信,但幾天後,我收到一支鋼筆。”
羅德里格·弗雷桑“幾乎每個小時”都會手寫一些東西。他每本書至少會用完一個大筆記本,上面記錄着“一些短語和想法,這些讓我能構思出所有故事情節”。此外,他還會準備一個小一點的筆記本,以便在靈感迸發的時候隨時掏出來使用。儘管他所有前期工作都是手寫的,但真正的創作環節會使用電腦,“我是左撇子,電腦對我來說更容易些,但墨水確實非常有助於讓想象力飛翔,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
西班牙作家愛德華多·拉戈在他任教的大學辦公室裡存放着大約500本筆記,“我一直用手寫,這樣最容易產生靈感”。另一位西班牙小說家盧斯·加巴斯認爲:“因爲有了人工智能,一部像樣的小說可以在短時間內創作出來。像我們這樣從零開始,用手書寫的人將會是少數。我希望我錯了。”(編譯/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