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生殖子女結婚 可查基因關聯
人工生殖子女可向衛福部查詢欲結婚對象是否有基因關聯。圖爲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實驗室。(本報資料照片)
我國《人工生殖法》規範精卵捐贈匿名制,2007年實施以來,第一代捐贈精卵的試管嬰兒即將成年,立法院法制局報告指出,捐贈精卵子女除了自我認同需求,也有建立親密關係、結婚需求。衛福部國健署說明,現行法規已有規範,人工生殖子女可向衛福部查詢欲結婚對象是否有基因關聯。
我國捐贈精卵施行人工生殖制度嚴格,從捐贈條件到次數、從倫理和法制層面,都有詳細規範。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創辦人曾啓瑞說,美國一名婦產科醫師從幾十年前開始,利用自己的精子作爲捐贈來源多達50次,並誕下至少8名孩子,嚴重違反醫學倫理,但這在臺灣不會發生,因爲捐贈精卵僅限一次成功活產,且相關紀錄都留存在生殖機構和國健署,避免未來引發紛爭。
儘管捐贈精卵採匿名制,爲避免捐贈者和受贈者發生近親生育情形,根據《精卵捐贈親屬關係查證辦法》規定,接受精卵捐贈前,夫妻應向戶政機關申請相關親屬關係資料證明,以確認捐贈者的親屬關係,避免血親之間的生殖行爲。
隨着捐贈精卵子女陸續成年,可能面臨結婚生育需求,《人工生殖子女親屬關係查詢辦法》則提供人工生殖子女查詢管道,瞭解自己和即將結婚的對象是否有血緣關係,以免違反《民法》的近親通婚情形。
外界擔心,若取消精卵捐贈匿名制,會引發法律上的親屬關係爭議。禾馨宜蘊生殖中心副院長何信頤指出,《人工生殖法》已經明訂,捐贈者和子女沒有法律上的親屬關係,不會有繼承遺產、認祖歸宗的問題,兩方僅限於基因上的血緣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