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怒打工人!打響1元冰杯價格戰?蜜雪冰城你是不是玩不起!

前不久,話題#蜜雪冰城1元冰杯惹怒兩撥打工人#登上熱搜。

7月11日蜜雪冰城在微博就冰杯事件致歉。

雪王以1元低價殺入冰杯市場本就是讓利於民的好事,而且做生意講究,你情我願,你賣我買的道理。

一個小小冰杯怎會引起軒然大波?蜜雪冰城又爲何會如此吃力不討好,落得出棋不慎,滿盤皆輸的局面?

冰杯席捲熱夏 “刺客”盯上“窮鬼”錢包

酷暑難耐,夏日漫長,7月15日正式進入三伏天。炎夏間,選擇一杯冰飲消暑降溫,成了衆多消費者非常青睞的方式之一。

根據《2023即時零售冰品冰飲消費趨勢白皮書》顯示,超過40%的消費者希望酒水、飲料、乳製品能在冰鎮狀態下食用。冰品的消費金額與頻率,相比2019年增長了10%到15%。

其實,冰杯在日韓國家已經流行很久,而我國正處於冰杯市場的起步階段。

據有關數據顯示,自去年7月底至8月初,美團外賣上全國冰塊銷量比2022年同期增長182%,售賣“食用冰”商家數量同比2022年增長近90%。

有人肯定會疑惑爲啥一定要在外面買冰?自己製冰不就行了。

如下,有網友在家凍一半冰然後加一半咖啡液。如此機智,忍不住鼓掌,絕!

但實際上,家用冰箱製作的冰塊和便利店買的冰塊不一樣。冰杯滿足了戶外獨特的場景需求和即時消費心理,而且家用冰箱和專業製冰機加工的冰塊,其融化速度存在一定差異性。被稱爲便利店“標配”的冰杯,一天基本上能賣出二十杯左右,冰杯的熱潮勢不可擋。

與此同時,在社交媒體花式的催化下,DIY冰杯不斷刺激着消費者對冰杯的個性化需求,將冰杯市場推向高潮。

據悉,小紅書上自制冰飲有5萬+的筆記。

一套“組合拳”混搭下來的飲品,其最終使用成本KO了新茶飲、咖啡、酒水。同時,在親手製作一杯DIY特飲中獲得成就感,通過社交媒體拍照分享,滿足了當下年輕人的情緒需求。

在市場吸引下,不少企業進入冰杯賽道,擴大售賣。

今年6月,農夫山泉冰杯上架便利店,160g每杯售價4.4元。然而,農夫山泉445ML的水溶C每杯售價也就4元,冰杯定價相對比同品牌的果飲還要貴。

直到10元冰杯“刺客”來襲,“窮鬼”警鈴大振:“有人要謀害朕的錢包!”

有關媒體統計市面上冰杯數據:盒馬冰杯160g3.5元,711便利店160g4.2元,羅森冰杯160g3元,便利蜂冰杯220g4元,冰力達220g5元。

網友無奈道“有的品牌還挺好,它明明可以搶我的錢,偏偏要送我一杯冰。”

此番以農夫山泉爲首的鮎魚巨頭跨界冰杯,首當其衝的必是新茶飲、咖啡、酒水。就在此刻,我們的卷王,“永遠的神”雪王打出1元低價冰杯王炸牌,殺入冰杯界。

7月3日,蜜雪冰城正式在門店上線了“雪王冰杯”,660ML大杯定價1元,可堂食可線下,規格分爲正常冰(滿冰)和少冰(冰水混合)。

1元冰杯=瓶身+包裝+冰+人工費+水電費。有網友驚喜道“蜜雪冰城這是來做慈善的吧!”

然而,蜜雪冰城冰杯上線沒多久,就問題頻出,惹怒兩撥打工人。

卷王蜜雪 惹怒兩波打工人

惹怒的第一撥是消費者。

在蜜雪冰城官宣冰杯上架的第一刻,就有消費者迫不及待趕往線下門店購買,卻被告知沒有此產品。有媒體報道,即使門店有冰杯,在短暫銷售後,竟然當面下架。

還有網友反映,在線上下單冰杯後,被通知門店沒有冰塊,要求退款。

更有網友表示店員培訓不到位,在購買冰杯的過程中一波三折,甚至會受到店員的陰陽怪氣和白眼。這是啥操作?蜜雪冰城你到底想不想賣冰杯?

惹怒第二撥是店內的打工人。

暑期冰飲需求量大,冰塊作爲必不可少的搭配,在冰杯出現後變得尤爲緊張。店員每天機械的重複工作已經十分疲憊,又因爲冰杯的火熱銷售,工作量不斷疊加。

然而有的顧客甚至會一次性買好幾十杯,製冰機應付不過來,爆單後店員不得不去別的門店借冰,增加出單時間與生產成本。

據相關報道,有的店員偷偷給顧客塞了兩毛錢的吸管,還被店長訓了一頓,打工人實慘!

顧客看到官方消息正常購買,門店賣得吃力不討好,甚至不情不願。

上級面對業績壓力,下級遭遇情緒崩潰,顧客買的怒火中燒。

顯而易見,這裡面存在很大的問題。

下游門店做冰杯的意願與上游決策明顯背道而馳。

一杯冰杯,暑氣之下,火藥味十足。

一杯冰杯 引出上下游矛盾

實際上,蜜雪冰城的盈利模式是單店加盟,門店自負盈虧。總店有九成以上收入來自加盟商,盈利靠的是加盟費和供應鏈。

冰杯決策的背後,其實是加盟商在獨自負重前行。

一方面壓力是原材料的成本。部分門店的製冰機滿足不了大量的冰杯需求,加盟商不得不去外面的製冰廠購買。然而,冰塊的價格與冷鏈運輸成本並不便宜,有加盟商甚至會購買4元一斤的冰塊,這使得冰杯的成本遠高於售價。更讓加盟商們頭疼的是,部分網友大量囤冰杯的“做空”行爲進一步加劇了冰塊的緊缺。

另一方面是包裝成本。因爲加盟商必須從蜜雪冰城總部進貨,其中包括前端的食材、包裝和設備,後端的加盟、培訓和管理費用。

根據蜜雪冰城的招股書顯示,總部給加盟商杯子的售價是0.3元、吸管0.1元、包裝袋0.08元,因此售賣一個冰杯的成本差不多要0.5元。即便忽略水的成本,電費、房租、人工費算下來,加盟商賣1元冰杯是完全不賺錢,甚至是虧錢的買賣。

有人會說,蜜雪冰城不傻嗎?無利潤的虧本買賣,他憑啥幹?

的確,這裡面唯一的既得利益者就是蜜雪冰城總部。

通過1元低價冰杯策略,迎合了大衆情緒需求,又收取了加盟商材料費用,蜜雪冰城總部“兩頭吃”,迎頭澆滅了加盟商的工作熱情。

其實早在蜜雪冰城官宣1元冰杯的時候,就有加盟商在評論區表示冰塊不夠用,即便如此,蜜雪冰城最新道歉聲明裡面稱,本週內仍將在內地所有的門店上線冰杯。

爲什麼蜜雪冰城如此堅持進入冰杯市場呢?

出棋不慎 暴露雪王焦慮

其實,蜜雪冰城此番出棋不慎,其實暴露出了背後的市場焦慮。

如今奶茶競爭從增量時代轉入存量時代。前段時間新茶飲紛紛捲起低價,霸王茶姬買一送一,古茗推出4元一杯檸檬水,奈雪、茶百道奶茶低至9.9元,蜜雪的低價賽道越來越擁擠。與此同時,對標蜜雪冰城走下沉路線的小鎮奶茶店甜啦啦,9年狂開7500家,一路狂飆一年賣出25億,蜜雪冰城不得不慌亂起來。

面對不斷擴張的競爭對手,就要謀求新的發展機會,需要足夠的現金流。然而出師不利,前不久,港交所官網上顯示,蜜雪冰城的招股書狀態由“處理中”轉爲“失效”,蜜雪冰城再度折戟。最近十個月,蜜雪冰城的熱度呈下滑趨勢,百度指數直線下跌至4千左右。

因此,在市場熱度下滑的時候,蜜雪冰城想要通過低價冰杯來吸引顧客,提高品牌關注度。

然而這個沒做太多思考的決策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將蜜雪冰城自身捲進更加惡劣的競爭生態之中。

如果說農夫山泉入局冰杯市場是爲了抵抗夏日冰飲衝擊,同時打出同品牌果飲茶飲的互補牌,而蜜雪冰城下場冰杯完全是自亂陣腳。

DIY的冰杯本就與自家產品構成競品關係,以後顧客消費只買一杯冰杯,那麼其他產品的出路在哪裡?這不是砸自己的飯碗嗎!難道其他茶飲店也要捲進冰杯的價格戰嗎?這不是把茶飲的路堵死了,開了個壞頭啊!

說實在的,蜜雪冰城你再冷靜想想,要麼捆綁銷售?要麼限量累加?調整冰杯策略。相信人美心善的消費者們會一如既往的原諒你:“小雪,下次不要這樣咯~”

至於冰杯這片闊土,我們有瑞幸就夠了。

作者:小 賈

編輯:尼 克

免責聲明:本文基於已公開的資料信息或受訪人提供的信息撰寫,但財狗商業評論及文章作者不保證該文章提及或者展示關聯等信息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