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農業“芯片”不斷升級
在日前舉行的全國熱作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現場觀摩交流活動上,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雲南省德宏熱帶農業科學研究所等單位與企業簽署了產學研合作協議和成果轉讓協議,並以實物方式展示了熱帶作物新品種、新技術成果180多項。
熱帶作物產品多樣、用途廣泛。我國熱帶地區陸地面積48萬平方公里,光熱水資源豐富,分佈着2萬多種高等植物,這些種質資源是種業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
農業農村部農墾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國熱帶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全國熱帶作物種質資源保存總量達9萬餘份。其中,甘蔗、荔枝、龍眼等資源保存量居世界第一位,橡膠樹、芒果等居世界第二位,木薯、油棕、菠蘿、椰子等重要熱帶作物資源保存量均位居世界前五位,極大豐富了我國熱帶作物種質資源戰略儲備。
“十三五”時期以來,農業農村部投入專項資金支持資源收集、保存與創新研究。《熱帶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出臺進一步推動相關工作規範化發展。目前,全國已建成105個熱作種質資源圃(庫),研發離體保存技術300餘項,制定標準330餘項,並在全球率先完成橡膠樹、木薯等15種重要熱帶作物的全基因組測序,相關成果佔全球同類研究的70%。
海南省是熱作大省,也是種業大省,近年來在熱作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海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王家保說,海南建成46個省級農業種質資源圃(庫),挖掘了一批具有重要價值的熱帶特色種質資源。新收集古老、珍稀、特有的地方特色資源1180份。在三亞市建設了國家野生稻種質資源圃,現已入圃保存1.3萬份資源。
從全國層面看,在種質創新與品種推廣方面,我國累計審定認定熱作品種200餘個,登記品種40餘個,主推品種覆蓋率超90%。其中,耐寒抗風橡膠樹品種“熱研917”等高產品種推動畝產提升50%以上,自主品種覆蓋率超80%;培育優異品種,推動香蕉產業由零星種植躍升至全球第二位,從橡膠樹種植空白國躍升爲世界第四大植膠國。
科研院所在品種創新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張以山說,中國熱科院牽頭天然橡膠、木薯、香蕉等國家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建立了從種質資源到優良品種、從原材料到科技產品的完整熱作研發體系。選育熱帶作物新品種500多個,研發科技產品300多種,推動了重要熱帶作物產量提高、品質提升、效益增加。
記者瞭解到,我國熱作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還存在一些短板,與大宗農作物種業在發展步伐、技術水平、組織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我國熱作種質資源保護工作起步晚、基礎相對偏弱,前期引進的資源以商業化品種爲主;種質資源保護的保障水平還不夠高;國家統籌、分級負責的熱作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體系尚未健全,多數熱作種質資源圃設施條件相對落後,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低;種質資源系統評價利用有待加強。
專家建議,加快熱作種質資源引進收集,強化熱作種質資源圃(庫)建設,完善熱作種質資源收集保存體系,提升資源保存效率和質量。摸清家底並實施主要熱帶作物優異種質資源精準鑑定與創新利用行動,加強熱作種質資源精準鑑定技術和高效育種技術研發應用,深度發掘和創制一批優異種質。完善熱作種質資源共享利用體系建設,提升優異種質資源利用效率,探索建立以企業爲主體的熱作商業化育種體系,加快優良熱作新品種的市場化開發利用。(經濟日報記者 喬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