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NA4 Navi 48比GB203更小 晶體管密度高出25%

昨天AMD正式發佈了Radeon RX 9070 XT和Radeon RX 9070,基於新一代RDNA 4架構GPU打造,支持AMD 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 4(FSR 4)技術。兩款新顯卡均搭載了Navi 48芯片,顯存都是16GB的GDDR6。

其實在正式發佈前就有消息稱,Navi 48芯片擁有539億個晶體管,尺寸大概在350mm²,比之前傳聞的390mm²要更小。以AMD最終公佈的數據來看,面積稍大一些,爲357mm²,而晶體管數量則完全一致。

也就是說,Navi 48的尺寸比英偉達的AD103(378.6 mm²)和GB203(378 mm²)都要小,但是晶體管密度要更高。Navi 48的晶體管密度達到了150MTr/mm²,而AD103和GB203分別爲121.2 MTr/mm²和120.6 MTr/mm²,AMD比起這一代英偉達Blackwell架構GPU高出了大概25%,這應該是迄今爲止晶體管密度最高的GPU之一。考慮到AMD和英偉達採用了相近的製造工藝,這個差距估計超出不少人的預期。

英偉達在當前一代產品上似乎並不是那麼在意晶體管密度,Blackwell架構甚至比起之前的Ada Lovelace架構還要低一些。由於晶體管數量通常被認爲是近似的,並且有不同的計數方法,而結果是從官方規格中得出,所以實際差距也可能並沒有那麼大。

如果將RDNA 4與RDNA 3比較晶體管密度提升的幅度,其實也有點困難,或者說有些不公平,前者是單芯片設計,後者是小芯片設計結合MCM封裝,GCD和MCD分別採用了5nm和6nm工藝。這次AMD迴歸單芯片,似乎沒有犧牲密度或效率,結合架構和技術的提升,看起來有着不錯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