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民生工程“直抵民心”——延邊州深入推動民生實事工作掠影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民生建設連接民心,是人民羣衆幸福生活的“底色”。

從舊房到新房、從平房到樓房,安居到宜居不斷轉變,人民幸福指數提高;千方百計促就業、穩就業,多樣化方式投送崗位,讓百姓的“飯碗”端得更穩;打造嵌入式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破解爲老服務難題,不斷爲民生幸福“加碼”。

2024年,延邊州實施了六大民生提升行動,落實50項具體任務,用心用情用力辦好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等民生實事,在高質量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難題、兜牢民生底線。

日前,記者走進延邊州各個縣市看到,一項項民生提升行動穩步推進,一件件爲民實事落到實處。

春節前夕,延吉市進學街道文化社區居民走進文化社區綜合嵌入式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對現有的設施設備、服務理念以及日常運營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乾淨整潔的公寓房間、豐富多樣的娛樂活動設施、營養均衡的飲食搭配,得到了居民們的一致好評。

“中心總面積1758平方米,包括地下一層和地上三層,設有8個臥室32張牀位以及食堂、活動室等,主要是爲老年人進行長託和日託等服務,讓老年人在家門口享受到貼心的養老服務。”延吉市進學街道社會事務科科長王麗娟向記者介紹,該項目於2023年6月開工,總投資585萬元。內部設有託養區、民膳食堂、康復訓練室、醫療保健室等,通過爲轄區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專業護理、精神慰藉等服務,使老年人享受專業養老結構式服務。

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的願景,在這一民生實事上有了實景。

教育是民生之本,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之基。在琿春市第八小學記者看到,整個操場紅綠相間,交相輝映,渾然一體。

“‘活力操場’的投入使用讓學校辦學條件得到顯著提升,不僅優化了師生文體活動環境,而且爲學校增添了一道亮麗風景。”看着嶄新的操場及配套設施,琿春市教育局副局長徐大冬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徐大冬告訴記者,琿春市投入建設資金35萬元爲5所學校建設了“活力操場”,併購置了體育設施設備,支持學校開展冰雪特色項目、足籃排三大球比賽、多彩體育社團等活動,讓學生“時時可玩、處處能玩、想玩就玩”,全面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在全面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上,延邊州堅持健康第一理念,引導學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場,率先在30所學校實施“活力操場”建設項目。如今,操場上充滿着歡聲笑語,各學校還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身心情況等,設計了不同的體育活動,讓學生們享受運動的快樂。

老舊小區改造,關乎百姓生活幸福。延邊州始終將老舊小區改造作爲一項重大民生工程來推進。

走進敦化市康惠花園小區,環境乾淨整潔,曾經房屋破舊、地面破裂等困擾着居民的問題已然不見。

始建於2002年的康惠花園小區共有12棟樓房、460戶居民。因建成年限長等原因,小區出現水、路、熱管網等基礎設施老化問題,嚴重影響居住安全和生活質量。

據敦化市房產管理局老舊小區改造辦公室主任程金貴介紹,該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自2023年開始實施,其中包括雨水、污水、供熱、照明、強電、弱電等設施管網改造;升級改造車行道、人行道、路邊石、綠化、景觀小品、圍牆等室外設施,並進行更換單元門、粉刷樓道、保護供暖管道、亮化照明等樓本體改造。

通過做好“關鍵小事”,成就“民生大事”。延邊州不斷優化城市人居環境,努力讓全州城市建設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2024年,全州開工建設老舊小區改造面積166.7萬平方米。

社會救助連着民心,事關困難羣衆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延邊州通過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提升服務質量,確保每一份溫暖都能精準傳遞到需要關愛的每一個角落,讓特殊困難羣體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

“有了國家的補助,日子也更有盼頭了。”走進龍井市民薄女士家中,她激動地告訴記者,因自身患有乳腺癌,2018年納入了低保。多虧了政府的低保金,能夠保障她和孩子日常的開銷。如今,看病報銷比例高,還有大病救助等政策,讓她的生活有了希望。

“我們主要通過受理申請、主動發現、監測預警等方式,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羣衆全部納入相應救助範圍。”龍井市民政局社會救助科科長李豔麗告訴記者,現在民政局與醫保局、衛健部門聯手,篩選出在醫療方面開銷較大的人羣,民政局及時跟進調查其家庭情況,使社會救助工作的主動性更強了。

去年以來,龍井市持續推進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工作,以統籌救助資源、增強兜底功能、提升服務能力爲重點,切實保障困難羣衆基本生活,讓社會救助更具溫情、更有成色。

一件接着一件辦,一年接着一年幹。延邊州通過開展有溫度的民生實事,建設有情感的民生工程,讓更多的“民生難題”轉變爲“幸福賬單”,托起了百姓穩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