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媽好好走?子女動搖「藍白拖擲筊」問了 ICU醫曝家屬心態
▲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記者許宥孺攝)
記者鄺鬱庭/綜合報導
ICU醫師陳志金經常在粉專分享病房故事,他11日回憶十多年前一樁加護病房難題,一名OHCA病人經30分鐘CPR雖恢復心跳,卻無腦幹反射、全靠強心劑維持。丈夫先在電話中表明「盡力就好,若不行就別再急救」,但到場的姐弟情緒激動、堅持「救到底」。爲化解僵局,他大膽建議把決定「交回給病人」,透過「藍白拖擲筊」詢問母親真意,讓她「平順離開」不再受苦。
他表示,當時病人被送到急診時,心跳就停止了,經過30分鐘CPR急救,雖然恢復心跳和血壓,還是必須依賴強心劑。而且在心跳停止的這30分鐘,腦部是沒有血流供應的,在缺氧30分鐘以後,腦幹功能很有可能就會喪失。
但當時病人年約20出頭的子女直呼「反正我們就是要急救到底!」甚至否定父親意見。社工介入釐清糾結,孩子不滿父親過往,才逞強守護母親。兩天後病況每況愈下,醫護再次溝通,起初姐弟倆都低頭不語,陳志金突然看到病人胸前掛的平安符,又想到之前有讓他們使用過符水,突然就冒出了句「不然,我們搏杯(擲筊)看看,直接問媽媽好不好?」
姐弟倆一聽就答應,馬上跪在牀邊。原本陳志金要找兩個十元硬幣,沒想到弟弟熟練的脫下藍白拖,讓他一愣,「我們站在一旁的人,都儘量剋制自己,沒有人說話,當然,也沒有人敢發出笑聲。他們是認真的。」
隨着弟弟問「媽,我們不要妳這麼辛苦,讓妳好好的走,好嗎?」並將拖鞋擲向空中,衆人摒息以待,落地一正一反——「是聖盃!」護理師輕聲提示。姐弟接納結果,後續由資深護理師溫柔銜接安排,讓善終得以圓滿。
不過,陳志金透露,其實擲筊的機率並不是剛好一半一半的,「只要掌握好命題的『方向』,其實有四分之三的機率,可以讓病人不再受苦。」他指出,一正一反=同意(50%)、兩反=不同意(25%)、兩正=無法裁示(25%)。若家屬問「讓妳好好走,好嗎?」病患有75%機會避免受苦;若問「妳要不要急救?」善終機率恐只剩25%。
陳志金強調,DNR決策對家屬是天人交戰,應以病人意願爲依歸、與醫療團隊充分討論。最後他也曝光家屬心態,「家屬不是想讓病人受苦,而是害怕自己的決定等於放棄,解套方式之一就是『讓病人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