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歷史的碎片匯成星河(環球走筆)

許立羣

“里斯本丸”號已永遠沉沒,但歷史真相不會沉默。

今年3月,由中國導演嘔心瀝血製作的紀錄片電影《里斯本丸沉沒》在英國上映,越來越多英國民衆瞭解到這段他們過去並不知曉的歷史。數日前,在英國下議院會議中,議員柯爾斯廷·沙利文講述了一位選民家庭的二戰記憶——關於“里斯本丸”號沉船和英勇的中國漁民的故事。英國樞密院大臣兼下議院領袖露西·鮑威爾迴應道:“歷史應當被銘記。”

1942年10月的一天,日軍徵用“里斯本丸”號客貨船押運1800多名英軍戰俘從香港返回日本。“里斯本丸”號在途經浙江舟山附近海域時被美軍魚雷擊中。日軍爲防止戰俘逃跑,先是用木板、帆布將他們禁錮在船艙,當戰俘破門而出跳海逃生時,日軍又瘋狂掃射。危急時刻,東極漁民挺身而出,冒死救下384名英軍戰俘。

紀錄片《里斯本丸沉沒》取材於這一真實歷史事件。導演歷時8年、跋涉多地,遍訪“里斯本丸”號倖存者、戰俘家屬、東極救援漁民以及日方、美方相關人員,將歷史的碎片一一細心打撈,最終匯聚成一部銘記中英共同抗擊法西斯侵略、謳歌兩國人民深厚情誼的雄渾交響。

在倫敦,筆者已3次觀看這部影片。每一次,放映廳內,無論中外觀衆,都被深深震撼和打動。那些超越國家種族、政治立場、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差異的共通的人類情感,總能叩擊人們內心深處,引發強烈共鳴。

影片在揭示日軍暴虐、戰爭殘酷的同時,也展現了中國漁民冒着槍林彈雨英勇施救的大義恩情、英軍戰俘思念故鄉家人的難捨親情、奮力反抗砥礪互助的真摯友情,以及一位英國士兵與一位中國女孩的美好愛情。正如方勵導演在一次訪談中所說:“我之所以拍這部紀錄電影,最直接的衝動首先是情感啊!”在戰爭中曾被遮蔽的人性、情感和命運,值得被更多人看見。

當槍聲撕裂海面,東極漁民拼命搖着小船逆行駛向死亡海域。這場驚心動魄的救援,沒有浩大的動員,只有自發的行動,沒有激昂的口號,只有“救人一命,天上一星”的樸素信念,只有對生命的本能敬畏。老漁民林阿根在幾十年後接受採訪時低聲說:“我們只是做了該做的事。”這種偉大的壯舉,如同暗夜漁火,穿透戰爭迷霧。5年前,當林阿根去世時,英軍倖存者的後人發來唁電:“他爲世界留下的遺產,包括勇氣、英雄主義和一個人在面對人類最殘暴惡行時所能施與的善。”

與倖存者後代泣淚追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船長兒女臉上的茫然,以及歷史教授面對鏡頭時的躲閃。這種集體緘默構成了歷史敘事的暗面,恰似深海沉船被淤泥覆蓋的艙室,提醒着人們,記憶的完整性不僅需要拯救者的證詞,更需要加害者的懺悔。影片將不同立場的敘述並置,不僅是還原真相,更是一場嚴肅審判。影片結尾處,當上千名獲救者、遇難者、救援者的名字如星辰緩緩升起,觀衆靜靜坐着,沉浸在奔騰的情感激流中,久久不願離去。

令人欣慰的是,不久前,東極漁民營救英俘紀念碑在浙江省舟山市東極鎮青浜島揭幕,18名英軍戰俘後代專程趕來,與東極漁民後代共同見證這一莊重的歷史時刻。或許,每段被遺忘的歷史都是被遺忘的星辰,而記憶的喚醒,便是讓這些星辰重新在人類精神的夜空閃爍。

《 人民日報 》( 2025年06月03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