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常態化監管終結APP“數據貪婪”
來源:人民網
隨着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從社交到出行、從辦公到娛樂,APP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與此同時,移動APP強制授權、過度索權、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的現象大量存在,違法違規使用個人信息的問題十分突出。
工業和信息化部此前發佈的《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進一步提升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能力的通知》要求,從事個人信息處理活動,應具有明確合理的目的,不得僅以服務體驗、產品研發、算法推薦、風險控制等爲由,強制要求用戶同意超範圍或者與服務場景無關的個人信息處理行爲。用戶拒絕提供非當前服務所必需的個人信息時,不得影響用戶使用該服務的基本功能。
當移動互聯網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驅動力時,也給社會治理帶來了新的挑戰。用戶數據安全問題之所以常常會牽動輿論神經,不僅是因爲數據商業化運用帶來的“大數據殺熟”等問題,更在於一旦出現數據泄露,這些信息往往會爲電信網絡詐騙、敲詐勒索、惡意賬號註冊等犯罪提供“精準制導”。
移動互聯網終端應用成爲互聯網用戶上網的首要入口和互聯網信息服務的主要形式,這意味着APP的用戶安全不僅關乎個人權利的保護,更成爲社會公共利益的一部分。眼下,很多互聯網企業,在數據安全意識尤其是保護個體數據安全意識上,邊界意識較差。需要加強執法力度,除了大幅提升對違法違規企業的懲罰力度,還需制定APP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評估標準和打造有力的監管體系。
數字經濟時代,以APP安全爲代表的網絡安全關係到個體層面的隱私保護,產業層面的科技競爭、創新和發展以及國家層面的數據安全和全球數字競爭力。避免手機APP過度索權,需要劃定權限邊界。當前要做的,除了確保相關應用索取的權限與功能相匹配、明確商家的權責,還須加大監管和執法力度,比如加強應用商店的審覈標準,嚴格落實相關禁令等。
毋庸置疑,要讓APP過度索取個人信息現象得以根治,還應儘快出臺專門的法律法規,對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加以細化。APP過度採集個人信息侵害了用戶隱私權,唯有運用依法治理手段,才能爲個人隱私的模糊地帶劃清界限,爲個人信息收集行爲提供標準和參考,有效減少個人信息在網絡空間“裸奔”現象。
來源:人民法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