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網絡主播偷逃稅的“貪婪之手”
來源:中國經濟網
新聞背景:
4月1日,在國家稅務總局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稅務部門將人民羣衆反映強烈、涉稅違法問題頻發的高風險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人羣作爲重點對象,先後依法查處了一批加油站和網絡主播、明星藝人、股權轉讓偷逃稅等典型案件。2024年對169名網絡主播開展檢查,累計查補收入8.99億元。
網絡主播不能無視法律“紅線”
依法納稅是每一位公民應盡的義務。這是法律法規的“硬要求”,也是常識,更應該是網絡主播們內化於心的自覺自律。數據顯示,當前我國職業主播規模已達到3880萬人,日直播場次已超過350萬次。在連接線上線下經濟、活躍市場消費、助力文體旅融合等方面,網絡主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一些網絡主播在賺得盆滿鉢滿的同時卻動起了歪心思,或心存僥倖企圖在納稅上矇混過關,或手法多樣故意偷稅漏稅避稅。這表明一些主播、網紅、大V非但缺乏基本的誠信道德和社會責任,更無視法律高壓“紅線”。
網絡主播偷逃稅現象爲何屢禁不止
相較於傳統行業,直播帶貨在業務形態、盈利模式和交易方式上更爲複雜,這就給監管增加了難度,給心存僥倖者留下“空子”。比如,有人玩“陰陽合同”隱匿收入,有人虛構業務衝抵成本,有人用私賬轉移資金,有人用稅收窪地政策套利……這些都給稅收監管帶來了巨大挑戰。
網絡主播偷逃稅現象屢禁不止,背後成因錯綜複雜。一方面,網絡直播行業爆發式增長,收入形式紛繁複雜,交易數字化程度極高,部分交易藉助虛擬貨幣、私下轉賬等隱蔽方式進行,客觀上增加了對其進行精準追蹤、全面覈實的難度,稅收監管工作面臨較大挑戰。另一方面,部分主播納稅知識匱乏,誠信意識淡薄,將偷逃稅視作“生財捷徑”,肆意遊走在法律紅線邊緣,妄圖矇混過關。
加強監管,是爲了行業良性發展
隨着現實情況的變化和監管實踐的推進,規範行業稅收秩序,引導依法納稅有了一些新思路、新變化。一方面,抓重點。盯緊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人羣;另一方面,打“組合拳”。常態化依法打擊各類涉稅違法行爲,持續加大打擊涉稅違法案件力度之外,及時對相關典型案例予以曝光,在全社會形成震懾和教育引導作用。
加強監管,是爲了給發展鋪好軌道。所謂“古器合尺度,法物應矩規”,只有在法度和規矩的框架之內,萬事萬物纔有了規範發展的可能。這個道理,古今一致。直播經濟屬於新業態、新產業,稅收則牽涉社會公平、國家治理,增強監管力度、釋放懲治效應,都是爲了督促其不斷完善、不斷規範,這既是行業發展所需,也是社會責任所在。
(以上綜合人民網、工人日報、廣州日報)
V視角:
@正義小天使:無良主播賺得盆滿鉢滿,該罰,支持!
@直播小白:希望相關部門能管得更嚴,別讓這些偷稅行爲有機可乘,維護好社會公平。
@小達人大大小小:網紅主播怎麼還敢偷稅漏稅,膽子真大。
@雨荷夏天:直播行業得加強自律,平臺也得負起責任。
中國經濟網編後語:
稅收“黑名單”上又出現了一批不遵紀守法的網絡主播,這顯示出職能部門精準打擊涉稅違法犯罪行爲的決心。相較傳統職業,網絡主播收入方式隱蔽性更強,稅收監管難度更大。要管住無良網紅偷逃稅的“貪婪之手”,監管還得繼續上強度。無論是演藝明星,還是網紅主播,有人氣“光環”加持,更應在社會上做出表率,誠信納稅。法律底線不容觸碰,心存僥倖、鋌而走險,必將付出相應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