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重股與題材概念共舞,核心資產是否有補漲機會?
春節長假後,權重股與題材概念共舞,讓投資者熱烈討論起市場是否將啓動一輪中級行情?
截至最新收盤日(2月14日),上證指數收漲1.3%。DeepSeek與機器人概念是本輪題材行情的領頭羊,尤其是“AI+”概念遍地開花,相繼在半導體、消費電子、醫療等大類行業反覆活躍。Wind數據顯示,截至14日,有15只個股年內股價翻倍,由AI與機器人板塊包攬。
題材“唱戲”的另一邊是大市值權重股走強。工商銀行14日股價創下歷史最高的6.99元,建設銀行、興業銀行距離歷史最高價咫尺之遙。有46只滬深300指數權重股,在最近3日創下近30日的股價新高。
權重悄悄“搭臺”,題材瘋狂“唱戲”
近期,DeepSeek全球大火驅動科技TMT板塊掀起一波行情,資金圍繞着“AI+”概念,就多個領域展開概念炒作。機構、遊資甚至散戶圍繞雲計算、軟件、大數據等AI細分領域炒作的同時,智慧醫療、醫療服務等“AI+醫療”概念板塊相繼大漲,乃至是社會服務場景,只要存在人工智能潛在賦能空間的領域,都被資金炒了個遍。
第一財經統計發現,今年以來,有98只個股的漲幅超過50%,分行業看,43家計算機、12家通信、12家機械設備,這三大行業與AI、機器人概念關聯度最高,佔總數近七成。漲幅前30名個股,幾乎被計算機和通信行業包攬,風格演繹得較爲極致。
本輪行情炒作的DeepSeek概念股主要集中在創業板和科創板,對應到相關指數表現來看,今年以來,北證50、科創200領漲,分別上漲18.6%、10.43%,微盤股、科創100、中證2000指數漲幅緊隨其後。從風格表現來看,科技TMT和中游製造、小盤、高市盈率和虧損股佔優。
相比之下,A股核心資產還未出現超額收益。基金重倉指數、陸股通指數、茅指數分別漲2.5%、2.2%、3.2%,而滬深300指數年內平盤(漲幅0.1%)。在比亞迪本週創下新高的同時,寧德時代年內僅漲1.4%,貴州茅臺仍跌3.22%。
值得注意的是,滬深300板塊內,有46只個股近3個交易日股價創下30天以來新高,佔比15%。剔除紫光股份、浪潮信息、三七互娛、聖邦股份、藍思科技等與AI行情強相關的標的外,工商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建設銀行均在本週創下階段新高,其中工行創歷史新高。老牌千億白馬股中,三一重工、山西汾酒、藥明康德、海康威視也均創階段新高。
後市關注年報與關稅政策
回顧2023年至今的科技TMT板塊走勢,往往表現出快節奏的特徵,本輪AI行情是否已經交易過熱?
據海通證券研報統計,截至2月14日,TMT和機械板塊綜合熱度處於歷史偏高水平,計算機(2019年以來行業綜合熱度爲99%,下同)、機械設備(94%)、傳媒(92%)、電子(84%)、通信(83%)等行業綜合熱度均在80%以上。
DeepSeek熱潮帶來了A股AI應用行情的全面發酵,除了科技板塊以外,茅指數、寧組合以及久跌的鋰電、光伏、創新藥板塊是否存在補漲機會?
拓牌基金投資總監趙襲對記者表示,外資主導了港股近期活躍走勢,A股具備上行空間與補漲潛力。“年初以來,瑞銀、高盛等外資都明確表示看多A股,當前外資不僅看多,更在做多,主要體現在港股近期表現相當強勁,根據我們觀察,外資在這輪港股行情中參與度較高,內資參與較少。同時,DeepSeek火爆出圈提升了市場對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信心,《哪吒2》百億票房躋身世界影史前列,開年以來,中國在科技和文化領域現象級成果頻出,市場看多情緒正在蔓延。”趙襲說。
恆生科技本週漲幅達7.3%,近兩週累計上漲17%,年內累計上漲23.68%,位列港股主要指數漲幅第一;恆生指數年漲幅達12.76%,阿里巴巴、美團、騰訊、小米年內分別上漲50.61%、12%、13.86%、29.57%。截至14日,有9只港股主要指數的年漲幅超過10%,大幅跑贏滬深300、上證50等A股主要股指。
中信證券也看好核心資產的補漲機會,預計4月前外部擾動有限,國內經濟和政策預期有一定改善,市場邊際資金結構在起變化,多因素預示着市場風格有望倒向A股核心資產。該機構研報分析,首先,從宏觀層面來看,預計4月前中美之間科技、貿易、金融領域摩擦有限,國內經濟平穩回升,政策預期逐步兌現,依然處於春季躁動窗口。其次,從市場資金面來看,DeepSeek改變了中國資產敘事,同時港股持續上漲引發外資迴流預期升溫,而國內活躍資金倉位已處高位,極致持倉風格的機構亦有再平衡需求。最後,從板塊熱度和位置來看,科技和主題相關板塊的情緒指標均處於高位,港股迅速修復估值後,A股核心資產反而成爲階段性窪地。配置上,核心資產補漲過程中,鋰電和創新藥可重點關注。
對於隱憂,趙襲認爲主要存在兩方面:滬深兩市還處在年報業績真空期,這又是“新國九條”和退市新規以後的首個年報季,投資者需對業績爆雷或觸及退市新規的風險個股有所警惕。“貿易關稅是否會影響我國外貿,進而對經濟增長產生影響,後續仍需密切跟蹤。”趙襲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