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運會上的“普陀現象”

光明日報記者 王東

6月24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足球項目女子U18組別在廣東肇慶新區體育中心進行了冠亞軍決賽。最終,上海隊以2比0戰勝江蘇隊,獲得該組別冠軍,併成爲全運會歷史上足球項目首次實現三連冠的隊伍。在此前6月10日進行的全運會女足U16組的決賽上,上海隊以1比0戰勝東道主廣東隊,奪得本屆全運會競體項目的首枚金牌。至此,上海代表團已將大灣區全運會的兩枚女足金牌盡數攬入賬下。

多年以來,上海女足一直是中國女足的一支重要力量,各級球隊持續在全國賽場斬獲榮譽的同時,也不斷爲女足國家隊提供人才。她們已連續奪得了第十三屆和第十四屆全運會女足比賽的冠軍;如今在全運會首次設立的U16女足組別奪冠,再一次展現了上海在青少年女足發掘培養工作上的深厚基礎。

在青少年女足後備人才的培養方面,上海形成了從體教融合到拔尖人才的可持續發展體系,從而逐步累積了雄厚的底蘊。

最近十餘年來,上海市越來越多的青訓機構與中小學校開展了女足運動,在此基礎上,由普通中小學向市體校二線輸送,再到全運會階段由市足協負責訓練備戰,成爲上海女足在球員培養工作中建立起的完備體系。其中,普陀區憑藉自身堅實的基礎和積極的探索,在足球人才培養領域成果突出,不僅成爲全國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區、全國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共建試點,還成爲上海女足全運會上三連冠的中堅力量。

打開全運會女足比賽的秩序冊,會發現上海隊本次U18的隊伍中有11名運動員由普陀足校培養輸送,其中有6名球員在決賽場上首發出場。決賽中攻入關鍵一球的周欣怡就是普陀足校的學員。同樣,在上海女足U16的隊伍中,也有多達一半以上的隊員來自普陀足校,其中7人更是作爲首發在決賽場上出戰。

對此,上海女足教練員王慧麗認爲,45年堅持“一條龍”培養模式,體教融合破解升學難題,是普陀足球優勢代代相傳、經久不息的關鍵,讓更多的孩子喜歡上足球運動,並一直留在綠茵場上,更是“普陀模式”的重中之重。

在普陀區,校園足球成爲深化體教融合機制的突破口,區教育體育部門以“做好人、讀好書、踢好球”爲培養目標,構建更爲完善的人才培養與輸送體系。王慧麗介紹,在普陀區,從小學、初中到高中,踢球的孩子實現了有序銜接,學訓並重的“一條龍”培養體系、豐富多元的課程訓練、強大的師資保障以及廣泛的人才選拔渠道每一環都緊密相扣,爲足球健兒們鋪就成長之路。

據瞭解,普陀區多年前就做到了全學段梯隊建設,形成了長盛不衰、人才輩出的良好局面。比如,普陀女足很早以前就打通了金沙江路小學、梅隴中學(初中)、曹楊二中(高中)“一條龍”培訓的環節,從而形成完善的升學保障機制,也爲踢球的孩子創造了更好更穩定的訓練環境,使他們能夠在學業和足球夢想的道路上雙向發展。“對於那些踢球有天賦、有興趣的孩子,從小學開始,就在這個體系裡接受專業的訓練,然後一路升到初中、高中,都不用擔心因爲踢球影響學業或者沒地方繼續練。”王慧麗教練說,“這種模式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它能讓孩子們和家長都看到一個清晰的未來,知道踢球是有出路的,不耽誤事兒”。

在普陀女足,有以國家級教練錢惠爲引領的女足教研團隊,用紮實的專業素養爲普陀女足開展科學訓練,一路陪伴女足隊員成長,爲上海隊輸送大批後備人才。

如今,普陀區建成“1所高中+3所初中+6所小學”的人才培養梯隊,併成爲“全國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區”,形成了長盛不衰、人才輩出的良好局面,也成爲普陀青少年競技體育的王牌之師。

記者還了解到,普陀區在校園足球的青訓上,也頗有自己的理念:他們更注重怎麼把這些踢球的孩子“養”好。“‘養’,不光是訓練,更包括了孩子們的學習、生活,甚至未來的發展。”王慧麗說。

普陀區踢球的孩子們白天正常去學校上文化課,跟普通學生一樣學習語數外等等。等到下午放學了,就集中起來,到專業的場地去接受足球訓練。這樣一來,學習和訓練兩不耽誤。對家長來說,這可是解決了大問題。以前很多家長不願意讓孩子踢球,特別是女孩子,就是怕耽誤學習,怕將來沒法兒考大學。現在普陀區把這條路給打通了,讓家長看到了希望,自然就更願意支持孩子踢球了。有了一套升學保障機制,踢球的孩子學籍還在原來的學校,一點兒不耽誤文化課學習,而且將來升學的時候,還能有一定的政策支持。

隨着各項政策的落實,普陀區註冊踢球的孩子成倍增長,“踢球的孩子多了,選材的面就廣了,好的苗子也就更容易冒出來了。普陀區現在在各個學校裡都有自己的足球隊伍,形成了一個像毛細血管一樣的體系,把選材的觸角伸到了每一個角落,這樣就不會漏掉有潛力的孩子。”一位學校體育老師說。

不久前結束的2025上海市校園足球聯盟杯賽中,賽事共設U9、U11、U13、U15及高中組的男、女共10個組別,普陀區足球小將們再次展現出非凡的實力,獲得了女子高中組、女子U15、女子U11、女子U9四個組別的冠軍和U13亞軍。多名學生、教練員獲得“最佳射手”“最佳守門員”“最佳運動員”“最佳教練員”殊榮,兩所學校榮獲“優秀賽區”稱號。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