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最大 雲林農機展涌現400家廠商、千個攤位

智慧減碳農機具設施是未來趨勢。(周麗蘭攝)

一家廠商展出休閒農莊的設施產品。(周麗蘭攝)

全臺最大、一年度度農業機械暨資材展今(25日)在雲林縣虎尾高鐵特定區一連3天舉行,共有400家廠商、1000多個攤位展出最新產品。縣長張麗善指出,雲林縣的農業若沒有和智慧科技結合,青年農民不願意返鄉,永續經營發展是有困難的,在雲林縣政府努力下,已很多青年返鄉務農,農民平均年齡已從70歲降到61歲,縣府很高興與3個單位共同合辦這個平臺,使鄉親見識到農業的發展。

全臺最大、一年度度農業機械暨資材展今(25日)在虎尾高鐵特定區展出至27日,雲林縣長張麗善率縣府一級主管出席,展現對農機展的重視。(周麗蘭攝)

第19屆雲林國際農業機械暨資材展由農業部農糧署指導,雲林縣政府、臺灣農業機械暨資材協會、臺灣農業設施協會、臺灣建設機械協會共同主辦,今年多達400多家廠商報名展覽,日本、韓國、美國、新加坡、印度、越南廠商也共襄盛舉。去年吸引超過60萬人次參觀、創造7億元產值。

張麗善表示,面對極端氣候、高齡化困境,農民需要透過智慧科技、自動化機械與設施解決,接下來還要更強調永續、淨零目標。

她說很高興與3個單位共同合辦一個展覽平臺,讓大大小小農業機具能夠展示,也提供更多農業資訊,使鄉親見識到農業的發展,希望今年突破80萬人參觀、創造10億元的新紀錄。

農糧署副署長陳啓榮指出,雲林縣舉辦的國際農業機械暨資材展是臺灣目前最大的國際農業機械展,農業部及農糧署從2017年開始推動大小型農業機械補助,到目前累積已經投入超過70億元,嘉惠超過20萬農民購買22萬臺大小型農機,大幅解決農業缺工問題, 也提供農機業者開發先新型省工農機的動力。

陳啓榮表示,目前這一期計劃的發展方向是智慧化以及電動化,將於今年底屆滿,農糧署已向行政院提報2026年到2029年的新期程計劃,將加入減碳、淨零、環境永續概念,這些概念已經在這次國際農機展展現,特別是生物性與安全性資材、減碳農機。

他舉例,日本發明一個太陽能除草機械,臺灣以前還沒有見過,對農業關心的朋友可在網路影片看過,這一次已在雲林縣舉辦的國際農機展正式引進。

雲林國際農業機械暨資材展主辦單位表示,農業科技是因應極端氣候與糧食安全挑戰的關鍵力量,藉由本次展覽探索未來農業的無限商機與可能性,展現臺灣在永續農業領域的進步與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