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急凍 兩類人當心中風 「染流感也上榜」醫說明原因

民衆可透過「中風快速測試」(FAST)判別是否出現腦中風。圖取自國健署官網

今天開始入冬第三波寒流逐漸南下,預計影響到下週一清晨,明天清晨、週日清晨影響將最明顯,臺灣腦中風學會示警,有兩類人要當心腦中風風險,分別是感染流感的人和氣喘患者。

女星大S(徐熙媛)因流感併發肺炎離世,引發民衆對流感疫情關注,紛紛搶打疫苗,醫師提醒,感染流感後的15天內,每10個人中,就有至少1人可能會中風,需特別注意;氣喘患者在寒冷天氣中也很容易中風,較無氣喘者風險高1.3倍。

衛福部疾管署指出,自2024年10月以來,本流感季累計667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其中132例死亡,社團法人臺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陳龍指出,流感病毒會引發全身性發炎反應,可能導致血管內皮損傷,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2019年國際中風會議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感染流感後的15天內,每10個人中,就有至少1人可能會中風。

陳龍近期收治1位無慢性病史的60歲婦人,感染流感後出現咳嗽、流鼻涕、頭痛、頭暈、肌肉痠痛等症狀,後來在家中右手無法拿住杯子,而且照鏡子時發現臉看起來有些歪斜,懷疑是腦中風徵兆,緊急送醫後推測,可能是因爲流感造成血管發炎引起小中風,所幸及時治療後恢復良好。

腦中風是臺灣十大死因之一,每年約有1萬2371人因腦血管疾病喪失生命,陳龍指出,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心房顫動、運動量不足、體重過重、吸菸及腦中風家族史,這些都是腦中風的危險因子,每延後1分鐘就醫治療,將會造成190萬個腦細胞死亡,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中風,都應該對「中風徵兆」保持警覺,把握4.5小時黃金治療時間,快打119才能啓動醫療快速通道,減少急診檢傷和照會腦中風團隊時間。

另外,臺灣中風登錄資料庫數據指出,每10個病人在中風一個月後就有6人面臨無法工作、長期臥病及長照相關問題,對個人、家庭與社會都是一大負擔,把握心血管疾病規律服藥、外出時穿戴保暖衣物,避免溫差過大、多攝取蔬菜水果,減少高鹽高脂食物、定期運動(但應避免在極端天氣下進行劇烈運動)等原則,可降低腦中風風險。

陳龍說,曾有位同時有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的70歲阿公,早餐後進房間休息,家屬發現阿公長時間未出房間,進入房間後發現他講話不清楚、半身癱瘓,家屬在出現症狀2小時內就撥打119送醫,及時經血栓溶解劑治療後,預後良好,住院期間更發現有心房顫動,隨後安排了新型口服抗凝血劑治療,原本半側肢體無法使力、說話含糊不清的阿公,年後回診時已能與醫師正常對談。

在黃金4.5小時內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打通栓塞的血管,可降低失能和死亡風險,民衆可透過「中風快速測試」(FAST)來判斷:

※微笑(Face):一側的眼睛無法完全閉合,或一側的嘴巴下垂,導致臉部表情不對稱。

※舉手(Arm):無法舉起一隻手臂,或在舉起後手臂會不自主地下垂;又或是行走時,腿部會感到沉重無力,甚至可能突然跌倒。

※說你好(Speech):說話含糊不清,難以讓人理解,無法清楚地表達自己想說的話,甚至可能說不出話來。

※快打119(Time):撥打119就是急救的開始!一旦經緊急救護員判定疑似腦中風,將會啓動醫療快速通道,大幅減少急診檢傷和照會院內腦中風團隊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