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不到千隻 黑鳶面臨3大威脅
基隆港因東北季風助長風勢,海洋廣場可近距離賞鷹,吸引民衆拍攝。圖/基隆鳥會提供
世界動物日前夕,4只黑鳶陳屍鳥網,全臺黑鳶數量最近一次調查僅945只,棲地破壞遷移、誤觸鳥網亡、間接吃老鼠藥是目前三大威脅。臺灣猛禽研究會表示, 一口氣失去4只是沉重打擊,擔憂非法鳥網高度衝擊有羣聚行爲的黑鳶族羣。
臺灣猛禽研究會說,臺灣黑鳶數量曾在1990年代跌至不到200只,近年雖逐漸回升,但族羣仍脆弱不堪。這次一口氣失去4只,對具羣聚習性的黑鳶來說,是相當大的威脅,一次死這麼多隻,相當罕見,擔心還有更多陷阱藏在人煙罕至的市郊地區,默默奪取更多猛禽的生命。
臺灣猛禽研究會表示,非法鳥網不只殘害猛禽也危及生態系統,黑鳶不能再承受這樣的損失,已造成黑鳶生存的困境,請大家一起阻止非法鳥網陷阱。
黑鳶位於食物鏈頂端,是環境健康與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標物種。臺灣猛禽研究會說,1992年基隆鳥會沈振中調查發現全臺黑鳶降到200只以下;2012年屏東科技大學鳥類生態研究室從黑鳶屍體驗到農藥加保扶,又從其他個體驗出超量老鼠藥,政府因此停發免費老鼠藥給農民。
鳥會說,老鷹吃到體內有老鼠藥的麻雀或老鼠,不會當場發病,但累積多了就死去。
猛禽會於秋冬兩季號召志工進行全臺黑鳶族羣及夜棲地同步調查,自2013年全臺黑鳶數量雖逐年成長,但族羣數量仍未脫離危機。
農業部林業署指出,去年調查顯示黑鳶族羣數量增長至945只,北部地區北海岸數量明顯增加,其中新北市貢寮地區達180只,鄰近的東北角樣區78只、新北市萬里142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