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例刷單騙補案查破
“6·18”電商大促期間,正當市場監管總局發佈防範國補商品騙補套補合規提示時,昆明市五華區人民檢察院成功辦理雲南省首例電商平臺刷單騙補案,斬斷“刷單—騙補—分贓”黑色利益鏈,以剛柔並濟的司法實踐維護數字經濟秩序。
承辦案件檢察官王珏介紹,犯罪嫌疑人張某某爲提升店鋪搜索排名、吸引真實客源,組織人員虛構交易訂單,利用某平臺補貼政策牟利。每完成一筆虛假訂單,張某某將部分平臺補貼資金作爲“返利”支付給刷單人,形成非法獲利閉環。五華區人民檢察院聯合公安機關,通過對異常訂單進行研判,結合平臺提供的大數據等相關信息,篩查異常數據;結合證人證言和相關賬戶記錄追蹤資金流向,最終鎖定其非法獲利的證據。鑑於張某某全額退贓並認罪認罰,檢察機關秉持“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依法作出情節輕微不批捕決定,實現維護法律威嚴與營商環境保護的平衡。
“打擊違法不能‘一罰了之’,更要爲真誠糾錯的企業留出空間。”王珏表示,辦案中,檢察機關既依託平臺AI預警鎖定線索,又通過人工覈查夯實證據,堅持“一案雙查”——既懲治違法犯罪,又推動行業治理。下一步,五華區人民檢察院將向涉事平臺制發風險提示函,建議建立商戶保證金制度、優化考覈機制,並聯合多部門開展電商行業合規普法行動。以“辦理一案、規範一片”爲目標,通過全流程依法履職,既確保個案處理的嚴謹規範,又着力構建公平有序的網絡交易法治環境。
事實上,刷單騙補在全國多地頻發。6月5日,四川省商務廳通報,四川黑澤創意家居有限公司在2025年四川省家裝廚衛“煥新”活動中,違規銷售非補貼品類定製傢俱並虛開發票套取補貼,最終被取消活動參與資格,補貼資金不予撥付。在上海松江區人民法院審理的一起案件中,被告人夏某通過收購外地賣家使用修改IP地址等技術手段搶得的20餘張上海餐飲消費券,虛構交易騙取政府補貼13萬元,最終因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並處罰金4萬元。
從篡改數據繞過監管,到虛構交易套取補貼,此類行爲不僅損害電商平臺經濟利益,而且破壞公平競爭的市場根基。五華區人民檢察院辦理該案的實踐表明,在嚴打經濟犯罪的同時,通過柔性執法釋放司法善意,既能淨化市場環境,又能激發企業合法經營動力,爲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注入強勁司法動能。
記者 張競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