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南開團隊介入式腦機接口成功實現人體患肢運動功能修復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陳欣然 通訊員 叢敏)日前,全球首例介入式腦機接口輔助人體患肢運動功能修復試驗在我國完成,成功幫助一名偏癱患者實現運動功能修復。這一成果展示了我國在腦機接口核心技術上的自主創新能力,標誌着我國介入式腦機接口技術在精準控制、神經重建和智能康復領域邁出了關鍵一步,爲腦卒中、截癱、漸凍症等運動功能障礙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療方式和新的康復希望。

該研究由南開大學段峰教授團隊牽頭,聯合三博腦科醫院林志雄教授、福建省第二人民醫院吳成翰教授,依託南開團隊自主研發的介入式腦機接口系統及福建三博福能腦科醫院林志雄教授團隊在神經外科領域的深厚基礎及其在腦機接口領域的臨牀實踐經驗,在天津健嘉康復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特色醫學中心、天津嶸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支持下順利完成。

研究團隊介紹,該臨牀試驗的受試者是一位因腦梗死導致的左側肢體癱瘓半年的67歲男性患者,傳統治療手段恢復希望渺茫。此次試驗在三博腦科福建院區完成,項目團隊在高精度DSA影像引導下,通過頸部血管介入微創手術方式將支架電極導入到患者相應的顱內血管壁,並將無線傳輸與供電設備植入患者皮下,從而實現腦電信號採集與信號的無線通信傳輸,確保了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自受試者大腦血管內導入介入式腦機接口設備以來,術後未出現感染、血栓形成等情況,系統運行穩定,實現了腦電信號的精準採集與交互控制。在臨牀試驗過程中,團隊通過介入式腦機接口技術與功能性電刺激技術的結合,實時計算並調節刺激輸出,形成“中樞—外周—中樞”閉環反饋,在進行輔助運動訓練的同時增加神經可塑性,從而幫助患者實現更加穩定、自然的肢體運動。目前患者左側上肢已經實現自由抓握、取藥等日常動作,整體運動功能得到極大改善。

作爲長期持續深耕介入式腦機接口技術研究與應用領域的南開大學段峰教授團隊,目前已突破介入腦機傳感器、腦電編解碼算法、無線通信與供電等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具有從前端電極到後端系統各個環節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腦機接口作爲未來新賽道,是前瞻性、顛覆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此次試驗的成功,不僅驗證了介入式腦機接口技術臨牀應用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更爲後續規模化應用奠定了基礎。”段峰說。

作者:陳欣然 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