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低溫下可精準控制“百萬量級量子比特”芯片問世

IT之家 6 月 30 日消息,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與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研究團隊近期宣佈在量子計算機領域實現重要突破,他們開發出一種在低溫下可精準控制“百萬量級量子比特”的芯片,相應成果近日發表在《自然》期刊上。

研究團隊表示,相應芯片可在毫開爾文溫度條件下控制自旋量子比特,這一溫度略高於絕對零度(IT之家注:-273.15℃),理論上是物質完全靜止的極限,這是因爲自旋量子比特必須在 1 開爾文以下的極低溫度才能穩定運行,保持其量子信息。

不過,要實現量子比特擴展應用,還需設計一套集成電子系統來控制與讀取量子比特。而這又帶來一個重大難題,若控制電路距離過近,產生的熱量和電噪聲可能會干擾量子態的穩定性。

爲此,研究團隊對芯片進行精密設計,避免了這種干擾情況。實驗顯示,該芯片能實現對單比特和雙比特操作的高保真控制,幾乎無性能損失,且不會影響量子態的相干性。這意味着控制系統可與量子比特緊密集成,解決了長期困擾量子計算擴展的“干擾”和“發熱”難題。

研究人員援引測試結果,認爲相應芯片功耗極低,總體控制功率僅約 10 微瓦,其中模擬部分每兆赫僅耗電 20 納瓦,有望支持百萬量級量子比特的擴展。

相應實驗印證了科學界長期以來的一個設想,即在一定的溫度環境下,複雜的電子系統也可與量子比特集成,實現精確控制。實驗結果表明,只要控制系統設計得當,即使量子比特與不到一毫米遠的晶體管芯片共存,其量子態幾乎不會受到干擾。

研究人員認爲,該低溫電子平臺不僅可助力量子計算,還將在傳感系統和未來數據中心等多個領域釋放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