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張芯片級後量子密碼卡在安徽問世
7月2日,國內首張芯片級後量子密碼卡正式問世。該密碼卡由安徽問天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華中科技大學團隊聯合研發,標誌着國內信息安全防護體系實現新突破。
後量子密碼技術指的是一種應對量子計算機破解的新型加密算法。目前,關於後量子密碼技術的研究逐漸成爲國際密碼學界的焦點。隨着量子計算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密碼體系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旦傳統密碼體系被量子計算機破解,保密通信、指揮控制、金融交易、能源調度等系統將面臨信息泄露的風險。“後量子密碼技術能夠實現在現有密碼體系上迭代升級,並有效抵禦量子計算機攻擊。”問天量子公司安全系統專家錢泳君博士強調,該技術可爲信息系統在量子計算時代提供多層次安全加固。
問天量子作爲國內量子密碼領軍企業,與在後量子密碼芯片領域積澱深厚的華中科技大學劉冬生教授團隊強強聯合,雙方創新性地採用後量子密碼SoC芯片與量子隨機數芯片技術架構,從電子設計、密碼實現到物理安全等多層面進行系統性設計。該密碼卡不僅支持多種國際前沿的後量子密碼算法,同時兼容傳統國密算法,可高效實現數字簽名及驗證、密鑰生成等關鍵安全功能,爲各領域信息系統提供抵禦量子攻擊的“屏障”。
據瞭解,多場景測試數據表明,該芯片級後量子密碼卡可在黨政、金融、通信、能源等關鍵基礎設施領域實現廣泛適配和應用。業內專家分析指出,這一成果不僅標誌着我國在量子安全技術工程化應用上實現突破性發展,更爲未來的後量子密碼遷移奠定堅實基礎。(記者 阮孟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