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多業務顯成效,小米2024年中期業績大幅增長 多家投行看好“人車家全生態”長期發展
日前,小米集團發佈2024年年中業績報告,並且自從本季度開始,小米集團將業務劃分爲“手機xAIoT”和“智能電動車等創新業務”兩部分。
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第二季度,小米集團總收入爲人民幣889億元,同比增長32.0%,創歷史新高;毛利爲人民幣183.9億元,同比增長29.9%。經調整淨利潤達人民幣62億元,同比增長20.1%。
其中手機xAIoT的核心業務收入825億元,同比增長了23%;智能電動車等創新業務分部總收入爲人民幣64億元,其中智能電動車收入爲人民幣62億元。
在業績會上,小米集團合夥人、總裁盧偉冰表示:“小米的三條增長曲線已經完成佈局。其中以手機和平板、可穿戴爲核心的智能設備是小米的第一條增長曲線;以大家電爲核心的家庭智能設備是小米的第二條增長曲線;以汽車爲核心的出行智能設備是小米的第三條增長曲線。”
手機業務跑贏大盤
根據Canalys數據,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上漲11.9%。其中小米手機在全球智能出貨量排名穩居第三,市場份額爲14.6%。增速層面上,全球智能手機整體增速爲12%,而小米手機增速達27%,是大盤增速的兩倍還多。
財報數據顯示,“手機xAIoT”的核心業務收入825億元,同比增長了23%,小米手機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42.2百萬臺,同比增長28.1%。小米的AIoT平臺已連接的IoT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平板及筆記本電腦)數增長至8.2億,同比增長25.6%。
就業務地區來看,小米集團的境外市場收入爲人民幣381億元,佔總收入的42.8%。根據Canalys數據,小米手機在全球58個國家和地區的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前三,在70個國家和地區的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前五,並首次在拉美地區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前二。
具體到地區來看,小米在包括印度、拉美、東南亞、中東、以及非洲等全球多個地區的同步增速都達到了兩位數以上,其中中東地區達到了70%。
在業績會上盧偉冰表示,手機出貨量增長快於大盤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小米從高端、到中端、低端競爭力都在變強,另一方面,小米是中國品牌中全球佈局最爲完善的企業。
小米手機的高端化也進展順利。根據第三方數據,2024年第二季度,小米在3000元以上價位段產品佔比提升,其中3000元至4000千元檔市佔率爲16.8%,同比提升了5.4%;4000-5000元檔市佔率爲20.1%,同比提升3.5個百分點;5000–6000元價位段市佔率爲8.9%,同比提升2.3個百分點。
大家電熱銷,“人車家”生態向海外拓展
另一大核心業務AIoT層面上,本季度小米大家電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8.7%,其中空調產品出貨量超330萬臺,同比增長超過40%;冰箱產品出貨量超60萬臺,同比增長超過25%;洗衣機產品出貨量超40萬臺,同比增長超過30%。
小米集團副總裁、CFO林世偉認爲,小米在大家電領域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在於,小米在過去幾年中不斷改善大家電的產品能力,包括空調、冰箱、洗衣機等,通過自研關鍵技術,提升了產品的認可度和市場競爭力。
他補充道:“小米利用線下店鋪,如小米之家,來展示更多的IoT產品,增加了產品的可見度和用戶體驗,同時也提高了渠道的效率。小米在IoT和大家電領域,未來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公司計劃加快在大家電頭部品類的自研,並探索將大家電產品引入海外業務的可能性。”
在互聯網業務層面上,小米集團第二季度收入達到人民幣83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1.0%,互聯網業務毛利率達到78.3%,同比提升4.2個百分點。目前小米全球月活躍用戶數達到6.76億,同比增長11.5%。中國大陸月活躍用戶數達到1.6億,同比增長10.1%。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小米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線下零售店數量超過12000家。小米在中國大陸地區智能手機線下渠道出貨量市場佔有率爲10.4%,同比提升了2.5個百分點。
談及到小米集團的新零售戰略時,盧偉冰表示:“繼2022年門店提效和2023年整合之後,小米2024年計劃進一步擴張線下門店,原定目標是新增3000家門店,上半年已完成2000家,預計全年可完成4000家,超出預期。今年的目標是在海外擴大小米之家,逐步在不同國家實現小米人車家全生態的落地。”
衝擊全年12萬交付目標,汽車業務成新增長曲線
小米汽車SU7於今年3月份正式上市和交付。財報數據顯示,小米SU7系列在第二季度交付達27307輛,並且正在持續擴充產能中,預計將於今年11月份提前完成十萬輛的交付目標,並衝擊全年12萬輛的交付目標。
目前小米在中國大陸地區30家城市已經開啓了87家汽車銷售門店,消費者可以在小米自營的交付中心、商場中的汽車融合店以及4S商圈中的2S店。小米之家之後在面積、位置和生態升級全面升級,開設500平方米以上的大店,遷移門店至更佳位置,並從傳統的貨品陳列轉變爲生態呈現方式。
盧偉冰稱,小米汽車的所有交付環節都是由小米自營完成,這樣可以更好地控制交付體驗,避免傳統汽車銷售中可能出現的問題。“7月底(小米汽車銷售門店)已經超過了100家,我們全鏈路做到數字化,保證我們用戶的權益不受到侵害,我們的服務保證質量的一致性。”
財報數據顯示,小米SU7每輛車平均銷售價格爲人民幣228,644元,結合包括智能電動汽車戰略的創新業務淨虧損18億元。小米方面稱,汽車是典型的規模經濟製造業,小米還處於起步階段,規模較小,同時第一輛車的投入非常的大,消化成本還需要一段時間。
據瞭解,小米汽車自2021年3月底宣佈造車計劃以來,首期研發投入已經超過100億元人民幣,計劃未來10年投資額達到100億美元。根據公開信息,小米汽車的研發團隊規模已超過3400人,
此外,小米還自建汽車工廠,其中一期工廠已經建成並投產,規劃年產能15萬輛。二期工廠預計將於2024年動工,2025年完成,屆時將增加更多的產能 。
盧偉冰強調:“小米汽車的毛利率爲15.4%左右,未來規模起來之後,會大規模分攤現在很重的成本。對未來小米汽車毛利率不斷提升有信心。作爲小米的第一款車,公司本身對這個毛利率還是比較滿意的。”
多家投行上調目標價,“人車家全生態”獲看好
盧偉冰稱,手機品牌進入到了成熟期,但汽車品類的關注度很高,而汽車的高關注度一定會對小米手機的關注帶來加持,“人車家全生態”戰略,手機與汽車的聯動纔剛剛開始,未來還會有非常多的潛力去挖掘。
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小米集團的現金儲備爲人民幣1410億元,本季度小米集團的研發支出達到了人民幣5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0.7%,豐厚的現金儲備,給小米的長期發展帶來更大確定性。
對於小米的發展前景,多家投行也給出積極評價。摩根士丹利給予小米“增持”評級,將目標價設定爲25.5元。花旗上調對小米的盈利預測,並將目標價小幅上調至22.7元。中金公司也給予“跑贏行業”評價, 並給出23元的目標價。
摩根士丹利在研報中指出,小米第二季電動車毛利率達15.4%感到驚喜,加上次季盈利勝預期,這是小米獲重新評估的催化劑。其預計,小米的電動車業務能繼續交出令人振奮的業績,並緩解投資者對電動車業務能否保持成功的擔憂。
花旗也在研報中表示,二季度業績超預期,預計股價將會對強勁的電動汽車利潤率做出積極反應。此外,公司近期的催化還包括小米15的發佈以及下一代電動車的細節。
中金公司則在研報中表示,看好汽車隨產能爬坡交付量逐月提升,同時隨費用攤薄提升毛利率。長期來看,公司個人設備、家庭智能設備、出行智能設備三條曲線完成了全面佈局,我們看好未來三條增長曲線閉環協同形成的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