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熱映卻買不到票?他回來也救不了!

我就納悶了。

歐美觀衆,是不是愛吃屎啊?

7月11日,詹姆斯·古恩執導的《超人》公映。

西方各大評分網站提前開分:

爛番茄新鮮度82%,MetaCritic開分71,CinemaScore觀衆評分A-。

從未如此美妙的開局,這把穩了!

內地觀衆翹首以盼,等着“一睹芳容”。

結果……令人大失所望。

落後的審美,降智的劇情,枯竭的創意。

讓《超人》的某瓣評分,只有6.7。

上映20天,內地票房只有6000多萬。

糟糕的口碑和票房表現,又影響了排片量。

有些城市甚至直接歸零了!

放眼影史,這種情況也相當罕見。

萬萬沒想到,同樣的事情,在同一個月再次上演。

7月25日,另一家“超英大廠”漫威出品的《神奇4俠:初露鋒芒》上映了。

爛番茄開分88%,比這個系列的前三部電影評分加起來還高!

從未如此美妙的開局,這把又穩了呀!

結果……撲得比《超人》還慘。

《神奇四俠》的評分只有6.2,差點就不及格了。

票房更是低得離譜,上映10天沒破4000萬。

但是在北美地區,無論是口碑還是票房,超英片都還是很“能打”。

《超人》的首周票房高達1.25億美元,能排進今年的前三名。

而且增速很快,三週破5億。

《神奇4俠》的票房也差不多,而且第二週的跌幅只有39%。

說明首批觀衆看完,是真心覺得好看,還會推薦朋友去看。

難道歐美觀衆都是異食癖,就這麼愛吃屎嗎?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是的。

他們愛超英片,愛得欲罷不能。

歐美觀衆對超英的持久熱情,並非單一因素驅動。

而是文化基因、產業策略與社會心理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歐美文化中,一直有“英雄敘事”的傳統。

古希臘神話中,以一己之力扭轉特洛伊戰爭的阿喀琉斯;

中世紀的騎士傳說,亞瑟王和圓桌騎士的故事流傳至今;

美國西部片,熱衷於刻畫孤膽牛仔,大戰反派集團的橋段。

英雄形象,始終是歐美文化表達的核心之一。

超英電影,是這一傳統在現代的延續。

將背景放到了現代或近現代,讓英雄的超能力和現實更貼合。

歐美觀衆愛超英片,也是一種“文化傳承”。

漫威和DC這兩大超英巨頭,都是靠發行漫畫起家。

時至今日,漫畫在它們的商業版圖中,仍然佔據着不小的位置。

願意爲超英片買單的觀衆裡,有很多都是看着超英漫畫長大。

超人、蝙蝠俠等角色,在歐美流行文化中沉澱多年,早就形成了跨代際的情感聯結。

古恩版《超人》,大量引入了漫畫中的人物和設定。

既服務核心粉絲,也強化了文化的連續性。

所以歐美觀衆才愛得不行,滿滿的都是情懷。

而且這兩部電影,都不只是耕耘自己的IP。

《超人》爲綠燈俠、超級少女的獨立電影,以及氪星衍生劇做好了鋪墊;

漫威則用《神奇四俠》,銜接多元宇宙新階段。

觀衆不僅是故事的觀賞者,更是建立“宇宙”的參與者。

這“粘性”,可想而知。

但是對於其他國家而言,美漫圈是個相對封閉,門檻很高的小圈子。

哪個是元素人?誰又是卓越先生?

路人觀衆看完,只會覺得他們的造型很抽象。

第一部都不感興趣,後面的就更不會看了。

衆所周知,文藝作品是民族文化的載體。

超英電影的本質,也是一種文化容器,反映着歐美國家的價值觀。

比如美國隊長的自由、正義、個人英雄主義,無論是戲裡還是戲外,都一直被視爲“美國夢”的集中展現。

其內核在歐美文化中具有天然親和力。

比如《蝙蝠俠》的“不殺原則”,象徵絕對正義;

《神奇女俠》和《驚奇隊長》,則在呼籲女性力量的覺醒。

《神奇四俠》用復古美學,喚醒父輩記憶;

古恩版《超人》,是“氪星之子最接近凡人的一次降落”。

嘗試以神的人性覺醒,打動熱衷於反抗權威的Z世代。

價值觀方面,歐美社會更強調個人價值和獨立精神。

超英電影中的主角,往往靠個人或小隊的力量對抗邪惡。

這種對個人意志和擔當的歌頌,與西方價值觀高度契合。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但是東方的價值觀,更強調集體。

武俠作品,講究一個出身。

修仙玄幻題材,就更強調門派師承。

從商業的角度,超英電影也是一種“安慰劑”。

在美國霸權逐漸式微、內部政治分裂、社會焦慮加劇的背景下。

超英電影,成爲了觀衆的避風港,以及情緒出口。

緊湊的劇情、震撼的視效、明確的善惡對立。

給觀衆快速帶來感官刺激,釋放壓抑的情緒。

生活中充滿了不確定性,你永遠無法確定明天和災難,哪個先來。

尤其是在全球經濟下行的當下,這份不確定性被無限放大了。

超英電影中,生活中無形的壓力,化作具體的反派。

而主角和他帶領的主角團,總能化險爲夷。

這種“篤定的勝利”,爲觀衆提供了一種難以被替代的心理慰藉。

所以當超英片的票房口碑,在北美以外的全球遇冷。

從製片方到導演,幾乎全都陷入了迷茫。

有趣的是,針對《超人》的海外遇冷。

導演詹姆斯·古恩,在採訪中進行了辯解。

認爲“全球反美情緒”,牽連了美國電影的票房。

乍一看,他好像在埋怨觀衆,抱怨大環境不行。

其實這話說的,倒也沒錯。

因爲觀衆也在像反對美帝霸權一樣,開始反對西方強行輸入的價值觀了。

“超英片”在內地市場的霸主地位,始於《鋼鐵俠》,終於《復聯4》。

《鋼鐵俠》正式打開了超英片在中國內地的市場。

《復聯4》的票房,位列內地票房總榜第九。

之後就開始走下坡路。

漫威這邊,《美隊》換人失去靈魂,《雷神》砸了招牌,《蜘蛛俠》打出了最後的“情懷牌”。

《銀河護衛隊》獨自託底,新IP則一個都沒起來。

*《永恆族》唯一華彩

DC那頭,還在反覆重啓宇宙。

電影要麼是《神奇女俠2》之流,要麼乾脆沒引進。

超英電影,一蹶不振。

爲啥賣不動?

因爲爛啊!

除了我們這些影視區up主,誰會主動花錢去電影院看爛片?

觀衆想看的是有力度的打鬥、有創意的超能力、好萊塢大片水準的特效。

要是再加上立體的人物塑造,和有深度的劇情,就更好了。

但是現在的超英片,給觀衆看的是拉胯的特效,迎合歐美政治正確的選角。

*再也沒有這樣的場面了

是不合邏輯的劇情,和大量冗長的文戲。

我們真的厭倦了在超英片裡看嘮嗑。

介紹背景靠嘮嗑,豐富人設靠嘮嗑,推進劇情靠嘮嗑。

解決難題,還是靠嘮嗑。

精彩的打戲呢?華麗的特效呢?

預算的幾億美金,都花哪兒了?

我花幾十塊錢買票,是進來聽你們嘮嗑的嗎?

那我爲啥不去聽單口、聽相聲呢?不比你們這毫無營養的臺詞強多了?

同樣是古恩執導的《自殺小隊》,以及衍生劇《和平使者》。

這兩部以邊緣角色爲主角,非常風格化的電影,在內地的口碑就很好。

作爲漫威最後底褲的《銀河護衛隊》,也是由一羣不那麼“主流”的英雄組成。

DC的《小丑》(僅限第一部),黑色偵探電影《新蝙蝠俠》。

題材暗黑的反英雄網劇《黑袍糾察隊》,還有以血腥暴力聞名的動畫《無敵少俠》

只有風格化的作品,才能在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觀衆不排斥“正義、自由、平等”等美好的品質,只反感毫無營養的歐美主旋律。

超英片想在全球繼續“吃香”,就得從自娛自樂的美夢裡醒過來。

你對得起觀衆,觀衆纔不會辜負你費的心思。

今天就說到這裡,咱們明天見!

拜了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