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訴訟案件突破2000件 彭啓明:破壞環境就是一種罪

環境部長彭啓明。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環境部長彭啓明上任已滿週年,除鼓勵同仁奉行「破壞環境就是一種罪」的精神,也引用「全球氣候訴訟報告2023」數字揭露,全球氣候訴訟案件從2017到2023年已突破2000件,氣候訴訟是對政府減碳作爲、企業是否漂綠、法規設計與責任提出嚴肅的檢驗,環境部也尊重這樣的監督力量。

彭啓明昨於「淨零與跨國行動研討會」表示,氣候變遷不該只是沉重的負擔,同時也能帶來新的價值和機會,根據「全球氣候訴訟報告2023」報告指出,氣候訴訟案件從2017到2023年,全球已突破2000件,司法管轄區從24個增加到65個,臺灣近期也有氣候訴訟案例,是對再生能源條例中「用電大戶條款」是否達成能源轉型目標的質疑。

彭啓明指出,暫且不論訴訟結果,這些行動提醒着我們,氣候訴訟不只是「提意見」或「批評」,而是具備實質科學與法律證據的訴求,對政府減碳作爲、企業是否漂綠、法規設計與責任提出嚴肅的檢驗,同時也直接關乎世代正義的核心,今日的政策選擇與作爲,將深刻影響下一代生存的環境品質與公平機會,而法律人的專業與行動,則是讓氣候及世代正義從理想落實爲現實的重要推力。

彭啓明指出,環境部近年積極推動各項氣候行動,2023年2月修正公佈「氣候變遷因應法」,透過提升治理層級、強化排放管制與誘因、碳費專款專用、資訊公開與公民參與等措施,奠定淨零轉型的法制基礎,並已完成18項子法訂修,當政策推動與法律監督雙軌並行,才能真正爲臺灣打造有韌性的氣候治理。

彭啓明指出,自己上任這1年多,鼓勵同仁奉行前教宗方濟各揭示的環境通諭「破壞環境就是一種罪」,對於任何破壞環境或不主動解決環境問題的行爲,都是嚴懲重罰。例如近期太陽光電板受到風災影響的事件、亂倒廢棄物、廢土在農地的案件,在今年5月,內政部、法務部及環境部宣誓守護國土解決長期營建土石方與營建廢棄物的計劃,以及更強化檢警環平臺,這是過去臺灣幾十年來大家都知道、都沒有系統性解決的問題。

此外,近期在高雄發生的幾起案例,不論是早就被偵破起訴,或是新增案件,現在正要求行爲人要復原環境責任,目前法規是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解決,甚至有些案例需要訴訟,過去經驗上甚至某些有脫產,耗時最後仍必須政府來承擔一切。彭啓明指出,環境部很瞭解這長久的漏洞,但也早就啓動廢清法的修法工作,希望各界給予支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