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飛安面臨挑戰 中央大學揭去年新航遇劇烈亂流真相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王國英透過地球同步衛星資料,完整重建SQ321班機遇險前後的大氣環境。圖/中大提供
生成式AI闖進校園!聯合新聞網正在調查「大學生使用生成式AI工具的習慣」,誠摯邀請各科系大學、碩博士學生填寫問卷。 ➡️點擊填答
去年5月21日,新加坡航空SQ321班機在緬甸上空突然遭遇劇烈亂流,導致1人身亡、多人受傷,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王國英透過地球同步衛星資料,重建飛機遇險前後的大氣環境。研究顯示,該班機所遭遇的亂流與深對流雲(Deep Convective Clouds, DCC)系統密切相關,該成果日前已發表於國際期刊《自然-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
中大表示,研究首次整合東亞衛星,包括日本向日葵氣象衛星(Himawari-8/9),每10分鐘取景一次,提供雲系演變的高頻率影像。以及臺灣福爾摩沙衛星七號/COSMIC-2 GPSRO 資料,揭示亂流發生區域的大氣垂直結構與溫度剖面,並且加入飛航數據驗證,包括ADS-B (自動相關監視-廣播系統)資料精準記錄班機高度、速度與航跡,與衛星觀測互相對照,得以重建亂流發生的時空背景。
研究發現,班機於07:49:21 UT開始出現輕微震動,到07:50:05 UT嚴重湍流結束,穿越兩個對流雲團間的區域,航班經過區域存在高度達5萬5000英尺的深對流雲,其雲頂溫度約零下80 °C,該區域對流可用位能值約爲692–737 J/ kg,估算可產生最高38 m/s的上升氣流,可引發高達1.15倍地表重力加速度的垂直加速。
中大指出,研究團隊希望將地球同步衛星資料導入飛安,提供即時資訊給航空公司和飛行員,以彌補傳統機載雷達和天氣預報的不足。期待研究和技術能夠被推廣應用,以提升旅客、機組人員和駕駛員的飛行安全。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統計,去年全球定期商業客運航班總數超過4000萬班次,面對全球暖化加劇,所帶來氣象不穩定性,飛行安全面臨更大的挑戰,因此需要仰賴科技與預測的力量。
王國英建議,應建立即時衛星監測(光學與GPSRO)與ADS-B飛航資訊整合平臺,提供航空公司與機師即時參考,提升跨國航班的安全性與舒適度。
該項成果8月15日正式發表於國際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主題爲Severe turbulence from deep convective clouds during flight SQ321 on 21 May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