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開徵海運碳稅打攻防戰 業界預期法案將會過關
聯合國旗下的國際海事組織(IMO)本週將召開會議,正式決定是否對全球航運業開徵碳稅。(路透)
聯合國旗下的國際海事組織(IMO)本週將召開會議,正式決定是否對全球航運業開徵碳稅。以歐盟爲首的集團力挺海運碳稅,但美國強烈反對,揚言要祭出關稅迴應。儘管如此,業界人士仍預期,法案將會過關。
IMO會議預定14-17日登場,草案在4月獲得廣泛支持,但美方稱此爲對美國人開徵「全球碳稅」,威脅要對支持國家徵收關稅、港口費、或限制簽證。華府反對下,無法保證海運碳稅能夠過關,但國際航運公會(ICS)代表預料,新稅將過關。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研究IMO會議的4月投票情況及受惠國家,也估計法案將獲採納。
BCG合夥人詹森說:「這是業界的決定性時刻,全球去碳行動邁出關鍵一步,雖然部分參與方試圖用政治壓力減緩程序、或讓過程複雜化,但這不足以改變結果。」
海運碳稅若通過,將是首次對溫室氣體排放徵收全球性費用;新規2027年生效,但到2028年才須付費。對航運業而言,這可望讓石油不再是主要燃料,有利氨燃料等更乾淨的選項。碳稅每年費用可能超過100億美元,相關成本將在供應鏈掀起漣漪。
若新稅成真,也將是近來國際氣候外交的罕見亮點,川普當局持續取消國內的氣候規定,並試圖打亂全球的減排努力。過去一年來企業也棄守氣候承諾,主要是目標達成不易、加上行銷綠色政策的好處退燒。
IMO新規將要求總噸位5,000噸以上船舶,減少碳排密度,以符合「基準」目標與更嚴格的「直接遵守」目標,碳排若超標,須購買補救單位或繳交罰款。收取的費用有多種用途,包括獎勵採用低碳排燃料的船舶。海運業佔全球碳排的1%以上,IMO希望航運業在本世紀中達到淨零排放。
但新規也引發憂慮,非政府組織「運輸與交通」表示,若IMO不進一步獎助另類綠色燃料,重油、液化天然氣、生質燃料將主導2030、2040年代的海運燃料,IMO規定使得生質燃料成了符合規定的最平價選項,但生質燃料須用大量農作,會排擠獲利較少的糧食生產,釀成更多土地清理行動與森林砍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