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今揭曉 聯合報勇奪2首獎共4大獎
聯合報記者鄭朝陽(中)、林媛玲(右)等12人的「國在山河廢—直擊營建廢棄物毀國土」調查報導獲得專業組平面類首獎,融媒體作品也獲專業組融媒體類社會價值獎。記者邱德祥/攝影
第九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今天舉行頒獎典禮,聯合報抱回兩個首獎、一個優等獎及一個社會價值獎等四個獎項。主辦單位信望愛永續基金會董事長陳文琦表示,今年海內外參賽作品再度刷新紀錄,且更明確重視聯合國十七項SDGs永續精神,期許這個倡議建設性新聞的獎項,建立華文世界永續新聞的專業標竿。
今年共來自臺灣、香港、馬來西亞、中國大陸、緬甸等七十二家媒體與機構,以及卅三所學校學生投稿,共九○九件作品參賽,刷新曆屆紀錄。
聯合報記者鄭朝陽、黃瑞典、洪敬浤、林媛玲、張議晨等十二人的「國在山河廢─直擊營建廢棄物毀國土調查報導」,獲專業組平面類首獎。作品揭露房價狂飆的背後,大量營建廢棄物卻四處流竄,被非法填埋在農田、山谷等地,高雄美濃的農田變「大峽谷」只是冰山一角;透過深入的調查報導,促成行政院提出營建廢棄物上、中、下游的去化及管理解方。
「國在山河廢」的融媒體作品也獲得專業組融媒體類「社會價值獎」。主辦單位表示,華文永續報導獎除強調建設性新聞的報導方法,今年更重視十七項SDGs永續精神,特別頒發社會價值獎項,今年以SDGs十六的「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爲主題,透過報導促成法治與透明治理。
聯合報記者林奐成、陳志儒、蘇韋豪、周融聖的融媒體作品「自辦重劃發財夢:拆解套利百億的金錢遊戲」獲專業組首獎。作品深入探討臺中高鐵新市鎮等三大重劃個案,揭發開發公司以人頭地主掌控重劃會等方式賺百億的「鍊金術」,以及過程中侵害原始地主權益等問題。
聯合報記者遊艾玲、蔡惠萍、蘇韋豪、葉信菉、陳世忠的「卓溪黑熊之死」作品,獲專業組融媒體類優等獎。敘述人熊衝突下的執法困境、部落禁忌與現況的掙扎,盼跨越鴻溝、促進理解,爲永續找到解方。
聯合報永續長羅國俊表示,面對永續議題要抱持長期主義,樂觀但不天真,改革不會一帆風順,媒體必須持續關心、報導,社會自然會更深入理解。信望愛永續基金會董事詹怡宜也說,因爲相信、朝着目標前進,就能一步一腳印邁向永續路,一羣人一起走會走得更好。
第九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今天舉行頒獎典禮,聯合報記者遊艾玲(中)、蔡惠萍(右)、蘇韋豪、葉信菉、陳世忠的「卓溪黑能之死—開槍護管員的內心告白」報導獲得專業組融媒體類優等獎。記者邱德祥/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