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大贏家示警:臺海若爆衝突 亞洲難倖免 點破陸核心紅線
新加坡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從濱海堤壩(Marina Barrage)望向大海,可以看到一排排船隻等待在新加坡繁忙的港口裝卸貨物。這些港口每年處理數千萬個貨櫃,讓新加坡成爲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但如今,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卻看到一個籠罩着不確定性、衝突風險不斷升高的未來。
黃循財去年上任,他在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說,未來幾年「世界將更趨多極化、爭奪更激烈、協調更不足」,而向新國際秩序過渡的過程「將非常混亂、非常艱難」。
對於像新加坡這樣人口僅約600萬、國土面積和紐約市差不多的小國而言,這樣的國際環境格外危險。黃循財也是新加坡自1965年脫離英國獨立後,第一位出生於獨立後世代的總理。
在經濟方面,美中新一輪貿易摩擦的影響相對有限,部分原因是美國進口商爲避免關稅,提前加大了海外採購。
新加坡今年上半年GDP年增逾4%,貿易流量與商品出口依然具韌性。但黃循財警告,若貿易緊張持續升級,情況可能迅速惡化。
黃循財預期全球貿易格局會隨時間改變,但仍樂觀認爲新加坡將持續是全球商業的重要樞紐,他認爲「美國研發、中國製造」的結合,長期以來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力。他說:「中國大陸的優勢在於市場規模、深厚的工程能力,以及極快的迭代能力,短期內沒有任何國家能取代,沒有一個。」但從長遠來看,依美國政策走向,製造業可能會逐漸轉移到其他國家。
在亞洲,最大的潛在衝突點之一就是臺灣,黃循財表示:「如果臺海爆發衝突,整個亞洲都會被捲入,後果將對全球造成災難性影響。」
黃循財呼籲美國及其他國家不僅要着重於嚇阻中國大陸以武力攻臺,也要防止臺灣當局推動獨立,因爲這是「中國大陸最不能觸碰的紅線」。黃循財警告,此等規模的地緣政治轉變,在過去「不幸的是,往往只有透過全球性衝突才能解決」。
他強調,各國都有「共同責任」防止歷史重演。他說:「世界各地到處都有潛在引爆點,你可以看到暴力和衝突在上升。隨着美國逐步退卻,各國違反國際法時的代價變小,更敢於恣意而行。」
黃循財說,新加坡正「密切關注美國聯準會的動向,我們當然希望這些制度能持續維繫」,並補充道:「長期而言,我們仍相信美國的潛力,也仍對美國的前景抱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