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三類半導體前途未卜 為何光通訊廠環宇卻能愈做愈火?
AI伺服器需求火熱,而光通訊扮演關鍵要角。路透
儘管全球第三類半導體因臺積電(2330)退出代工行列,造成未來前景前途未卜,但國內三五族業者環宇-KY(4991)股價卻從73.3元一路衝到最高158元,短短一個多月翻倍成長,令外界好奇箇中原因。
業界人士指出,由於AI伺服器需求火熱,而光通訊扮演關鍵要角;其中,光通訊晶片的關鍵原料磷化銦(Inp)也因此需求爆發,帶動深耕此領域三五族業者基本面同步翻轉。
據悉,磷化銦因具備飽和電子漂移速度高、抗輻射能力強、導熱性好、光電轉換效率高及禁帶寬度高等諸多優點,成爲AI伺服器高速傳輸新寵兒。
AI爲磷化銦產業帶來新契機
業界人士表示,過去磷化銦主要應用在電信設備與特殊儀器,產品應用面較冷門,但隨着AI伺服器興起,磷化銦的特性因符合AI高速運算的要求,成爲近年來最火熱的材料,連帶讓磷化銦相關上、下游供應鏈迎來新的產業。
不過,由於今年初中國大陸限制出口稀土,一度造成磷化銦供應吃緊。大陸爲全球磷化銦最大供應國,佔比約六成,其次爲德國、日本與美國;磷化銦基板前三大供應商分別是日本住友電工、美商AXT以及法國II-VI;其中,AXT市佔率高達六至七成,主要生產基地位於大陸,也是多數磊晶廠的原料來源供應商。
由於磊晶廠的基板庫存備料大多約二個月,因此當大陸出口限制的時間超乎預期時,就會發生原料短缺而出不了貨,即使緊急向日系供應商調貨,但貨量仍有限,導致不少磊晶廠4、5月營收都受到衝擊。不過,磊晶廠日前迎來陸方禁令解除,後續將連夜趕工補足,滿足客戶龐大的需求。
業界人士指出,隨着輝達(NVIDIA)的GB200在第3季處於放量階段,GB300也將在第4季試產,市場對光通訊模組的需求只會愈來愈強烈,而磷化銦是光通訊晶片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扮演吃重角色,預估相關供應鏈出貨動能將開始轉強。
臺廠市佔率達七成 佔據磊晶天下
相較於其他三五族,磷化銦本身因技術限制,有高度寡佔且供應偏少的產業特性,而且基板到磊晶的過程中,也有不少技術門檻與專利壁壘,造成量產難度較高,一旦發生供應吃緊,都會牽動上下游供應鏈敏感神經。
目前除磷化銦基板大多掌握在三大外商手中外,磊晶則是臺廠的天下,市佔率達七成,因此臺廠在磷化銦產業確實扮演關鍵要角;若以磊晶產能來看,聯亞(3081)居冠,全新(2455)、英特磊(4971)緊追在後,環宇-KY則是負責磊晶後段製程與光通訊模組。
環宇-KY董事長黃大倫在今年股東會指出,在AI應用加持下,矽光的市場需求日益強勁,公司預期矽光產品將在第4季量產出貨,下半年營運將優於上半年。
黃大倫表示,公司在產品策略方面,RF部分會以追求高毛利率產品爲主,並儘量將產能挪移給矽光產品使用,目前公司在PD方面主要是出貨100G爲主,而且最新的光通訊模組1.6T也可以用16個100G應用出貨,成爲公司的優勢之一。
磷化銦產業市場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