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八的野心,儲能新秀果下科技赴港上市,直指“AI+儲能”的高地

在全球能源結構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轉型的背景下,儲能行業正以近乎“狂飆”的姿態重塑電力系統的未來。

據灼識諮詢數據,2019-2024年全球新增儲能裝機容量從7.1GWh激增至174.9GWh,複合增長率近90%,而到2030年預計將突破974GWh。

這一賽道中,中國企業的角色愈發關鍵——全球前十大儲能系統供應商中,中國企業佔據半數席位,而果下科技(Guoxia Technology)正是其中的新銳代表。

日前,這家成立僅滿六年的江蘇無錫企業正式遞表港交所,擬募資加速其“AI+儲能”戰略,加強其全球範圍內的綜合競爭力。

透過招股資料,這是一家成立之初就開展數字與人工智能業務的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及產品提供商。而此番赴港上市或許是果下科技在一片紅海中藉助資本港股,加速強化自身AI驅動的差異化優勢,以期更好把握行業發展“紅利”的捷徑之一。

儲能黑馬:3年從歐洲到中國,從1.42億飆至10億+

果下科技的崛起,既受益於全球儲能市場的爆發,也與其靈活調整市場策略密切相關。

2019年果下科技在江蘇成立,初期公司主要以歐洲戶用儲能市場爲主戰場,2022年其歐洲收入佔比超70%。

隨後伴隨中國“雙碳”政策落地及大型儲能項目需求激增,果下科技迅速加碼國內市場。至2024年,其中國市場收入佔比已攀升至79.9%。客戶端,其目前儲備的94名客戶中,有77席是中國市場客戶。

海外市場收入佔比雖然下滑,但體量維持穩定。且爲穩固海外根基,2022年果下科技發佈了佈局商業端的海外品牌HANCHU ESS,並在2024年成功完成了該品牌的首個海外工商業儲能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公司來自歐洲的收入佔比降至10%,但進一步開拓的非洲及其他市場收入佔比達9.9%,區域收入體量增至1.02億元。

最終受益於儲能市場需求的爆發,果下科技業績暴增。招股書顯示,其2022-2024年營收從1.42億元飆升至10.26億元,年複合增速達168.9%;同期毛利由人民幣3560萬元增至人民幣1.55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08.6%。

業務結構上,公司主要分爲智能儲能系統解決方案(滿足全球範圍內大型、工商業及住宅場景的各種需求)、EPC服務(工商業儲能項目和光伏電站開發)、其他雜項銷售(叉車、測試設備及作爲廢物出售的廢棄電芯)三大業務矩陣。

其中,2024年來自智能儲能系統解決方案在去年貢獻了97.8%的收入,是公司最核心的增長主力軍以及業績支柱。

細分領域中,得益於國內電網側調峰項目及工商業儲能需求的釋放,大型儲能系統以76.6%的貢獻率成爲增長引擎,2024年收入同比暴增601.9%;戶用儲能系統雖佔比20.3%,但產能擴張下,通過現有分銷商開拓非洲、南美等新興市場,仍保持50%的年增速。

相比之下,EPC服務業務和其他雜項銷售佔比微乎其微,合計僅2.2%。

高增長與低盈利的“剪刀差”困局

起於風口之中,目前果下科技已成長爲中國儲能行業領先的基於平臺技術及人工智能驅動的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及產品提供商。

據灼識諮詢報告,於2024年按全球新裝機多用途儲能系統容量計,果下科技爲全球第八大中國儲能系統供貨商,於2024年按全球戶用儲能系統出貨量計,果下科技爲全球第十大中國儲能系統供貨商。

而爲進一步支撐業務擴張,果下科技一直在加快產能擴張,並提升供應鏈韌性。果下科技此前已在無錫惠山經開區建設了3.2萬平方米的新總部及生產基地,並與上海交通大學成立“儲能熱管理聯合研發中心”,推動產品迭代

然而,同大多擴張期的製造企業類似,盈利成爲公司不得不面對的問題。2022-2024年公司淨利潤僅從2427萬元增至4911萬元,毛利率更從25.1%驟降至15.1%。

高增長與低盈利的“剪刀差”既與市場競爭加劇有關,又與原材料價格的變化有關。尤其是這幾年電芯價格的急劇下跌以及鋰離子儲能電池產量的持續擴大,都對整個產業以及產業鏈玩家產生的巨大影響。

而果下科技該憑藉什麼打破行業桎梏?又該如何從參與者衆多的儲能世界中脫穎而出?

藉資本的力量,強化其科技屬性、產品力以及品牌知名度或許是眼下較好的選擇。

招股書顯示,果下科技擬將融得資金重點用於提升研發能力以加強其在儲能領域的技術領導力,以及建設海外運營及服務網絡,以支持國際化增長策略兩個方面。

具體包括採購AI軟硬件、第三方供應商的支持性服務、招募研發人員、AI商業化及合規所需的知識產權保護等提升公司AI研發能力;在歐洲及非洲建立基礎設施等。

“高景氣”與“高內卷”並存,“AI+儲能”是新秀們趕超的着力點

作爲業界率先實現儲能系統解決方案、產品無縫雲端整合並開發全景雲平臺的企業,果下科技在成立那一年就組建了數字與人工智能能源研發團隊,並由此開展數字與人工智能業務。

一路走來,公司始終看好AI以及數字化技術賦能能源賽道。

灼識諮詢報告顯示,果下科技是首家專門爲運營所在行業開發物聯網平臺的解決方案提供商,也是首家基於AI技術開發無縫儲能工業模型的解決方案提供商。

目前,果下科技已開發了AI優化的系統和工具,譬如Safe ESS及Hanchu iESS,以加強即時能源優化、預測性維護及決策流程。而公司也將針對全用能場景提供AI優化儲能系統解決方案及產品的能力,視爲其穩固其競爭力和差異化優勢的核心。

要知道,截至2024年,全球就擁有超300家儲能系統供應商,其中前30家公司便佔據了儲能系統市場新增裝機容量的90%以上,可見市場早已進入一片紅海競爭中。

並且,不同於儲能電芯領域中國企業能以“壓倒性”優勢佔據全球出貨量排行榜前9名,在儲能系統領域,美國企業擁有超強的市場競爭力,至今中國企業尚不能完全霸榜。

儲能行業必將是一個“高景氣”與“高內卷”並存的熱門賽道,留給“果下科技們”等新秀趕超的時間窗口有但很緊。據機構預測,到2030年,全球新增儲能系統裝機容量將從174.9GWh擴大到974GWh,預期複合年增長率依然將有33.1%。

依照當前全球技術變遷的大背景,科技會競爭者需要奮力縮短差距的着力點。

招股書顯示,果下科技於中國江蘇省無錫市成立了研發中心,專注於物聯網及人工智能優化平臺、電池開發、儲能EMS調度模組、無人值守運維模組,以及3S集成集羣控制逆變器系統的研發。

但按照其當下的研發開支情況,果下科技勢必需要加碼投入才行。財報顯示,2022-2024年公司年度研發開支分別約378.7萬、1681.1萬、3157.8萬元,僅佔同年總收入的2.7%、5.3%、3.1%。

對比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公司持有的約5026.2萬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融資成爲果下科技進一步深耕發展的必要。

樂觀的是,目前投融資市場是相對認可果下科技的成長力的。宣佈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書之前,果下科技剛剛獲得深圳寧乾3000萬元投資獲得0.50%股份,而在2024年3月、2025年3月,凱博資本兩次向果下科技投資3000萬、7000萬元,成爲第一大外部機構股東。據悉,至今其最新估值已達6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