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財經連線|三大指數齊漲,A股或迎多重利好共振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李依農 上海報道

A股市場情緒回暖

5月12日,A股主要指數走高,上證指數漲近1%,深成指漲近2%,創業板指漲超2%。同時,從基本面來看,數據顯示,一季度全部A股上市公司整體盈利同比增長了3.5%。如何看待當前市場的修復邏輯?從企業盈利來看,市場情緒與基本面改善是否已形成共振?一起來聽聽方德證券高級分析師廖偲琴怎麼說。

政策預期穩定釋放 增強市場確定性

廖偲琴:5月12日,A股和港股都已經基本收復了4月2日關稅衝擊的失地。所以股市預期的關鍵在內而不在外。5月7日國新辦新聞發佈會的10項政策組合拳具備誠意,10個基點的政策利率下調和50個基點的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在貨幣端口均超市場預期。並且此前,中央政治局會議和國務院常務會議相繼釋放明確信號,強調通過增強內部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與以往相比,當前政策預期的連貫性和穩定性都值得肯定。

基本面修復助推風險偏好回升

廖偲琴:從企業盈利端口來看,A股上市公司年報及一季報基本披露完畢,我們觀察到上市公司的企業盈利也迎來了久違的拐點。A 股2025年一季報業績改善,非金融及石油石化單季度盈利轉正。截至4月30日上午,一季度全A單季度淨利潤增速爲3.2%,非金融石油爲4.5%,顯示組合政策效力正在持續釋放。疊加上市公司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經營性現金流淨值、資本支出及自由現金流均同步改善,A股內在價值重估拐點顯現。目前,滬深300自由現金流收益率突破5%大關,與債券收益率利差創下了歷史峰值,一旦利差收窄,權重指數料將會有不錯的表現。

這一基本面修復態勢,將有助於風險偏好擡升和融資資金迴歸,我們認爲兩者正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形成共振。市場在業績真空期將轉向佈局產業趨勢和主題投資,科技及中小風格將佔優,建議投資者圍繞關稅衝擊超跌修復和自主可控領域,以及局部景氣回升領域佈局。

哪些板塊更具韌性?

儘管市場情緒回暖,但A股整體仍運行於震盪區間之中。從近期表現來看,市場風格輪動較快,避險、消費、成長反覆切換,如何看待這種情況?哪些行業可能是這一輪盈利修復的主力板塊?我們來連線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

A股有望走出向上行情

楊德龍:今年資本市場有望進一步走出向上行情。科技股的牛市還會領漲,產生擴散效應,帶動包括消費在內的諸多板塊回升。

我國居民儲蓄已達到160萬億元,以前樓市是承接居民儲蓄的蓄水池,但現在樓市的機會減少,未來的機會就在股市。通過股權投資、股票投資來實現財富增長,將是未來很重要的投資方向之一。

目前,我國資本市場也正在逐步從底部回升,從2600多點的低位起步,已上漲超過20%,正式站上牛熊分界線,開始形成牛市走勢。

AI與消費板塊共迎估值修復

楊德龍:從行業來看,代表經濟轉型方向的人形機器人等AI板塊,可能獲得宏觀大環境帶來的機會。英偉達的黃仁勳認爲,未來機器人的形態將主要分爲三種,而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投資方向:

第一類,智能駕駛。智能駕駛汽車其實是機器人的一種形態。第二類,無人機。未來無人機的“智商”可能比一般人都要高,會自主判斷方向以及操作。第三類,人形機器人。當然,也是最主流的,未來最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

因此,科技行業肯定是未來重點投資的方向,比如相關的“AI+應用”以及芯片半導體等等,都可以重點關注。

此外,還可以關注一些估值較低的品牌消費品。很多品牌消費品公司目前已經初步跌出了價值區間,本身又具備品牌價值,因此,在科技股行情出現擴散後,有望吸引一部分資金,開始佈局這些已經調整到位的消費白馬股。綜合來看,這些行業都具有較好的估值修復機會。

長線資金增配A股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不少中長期資金持續流入市場。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社保基金、養老金、QFII等機構在A股的持倉市值已經超過6000億元,尤其是保險資金的投資範圍還在進一步擴大。這種偏長期的配置也爲市場帶來了一定信心。對投資者而言,從這些“長線資金”的動作裡,能夠讀出怎樣一些市場主線?投資者是否可以對下半年行情有更積極的展望?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陳靂爲我們解讀。

制度優化推動長線資金加速入市

陳靂:今年以來,以社保基金和理財基金爲代表的諸多長線資金大規模進入中國股市,表明當前政策引導和市場環境共同形成非常良性、向好的共振。

從政策的制度優化角度看,2025年提出了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了擴大社保、基本養老金對股票的投資權益比例,解決了長週期的考覈機制問題。從這一角度而言,使得相應的長錢,尤其是偏向價值投資的長錢進一步進入到市場中。

從過往的收益情況來看,長期性和穩定性也成爲市場重要的“壓艙石”。從投資偏好來看,這類資金比較偏好高股息、低波動的藍籌股,以及長期分紅較好,高質量較明顯的上市公司也格外青睞。對於一些熱點的主題,像軍工,以及一些受供需關係影響帶來利潤提振的一些行業和公司也是格外的關注。所以主題輪動也抓的比較緊。從整個資金流入來看,也體現了當前市場信心的不斷修復。

關注海外信息擾動

陳靂:展望2025年下半年,隨着政策預期不斷強化,尤其是新“國九條”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以及央行財政部持續釋放利好的預期管理和政策落地,使得整個市場的信心也在恢復。

整體來看,中長期資金對市場的影響自然是不言而喻。對於市場而言,在下半年會繼續圍繞新質生產力、消費主題以及市場的一些熱點進行配置。從當前來看,A股估值的市盈率相較國外有着較爲明顯的優勢,也會進一步的凸顯配置的長期性。

下半年,市場比較關注的問題,主要還是在海外的信息擾動。因此,我們也要密切關注全球經濟週期的變化,尤其是政策的變化,相機抉擇做好相關的投資收益。尤其對於結構性的機會,像科技主線、股息藍籌、消費升級、軍工等熱點,也要保持較高的敏感度。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節目嘉賓意見僅代表本人觀點。)

策劃:於曉娜

監製:施詩

編輯:施詩

記者:李依農

攝影:胡凱文

製作:蔡於恬

新媒體統籌:丁青雲 曾婷芳 賴禧 黃達迅

海外運營監製: 黃燕淑

海外運營內容統籌: 黃子豪

海外運營編輯:莊歡 吳婉婕 龍李華

出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