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23國專家參與亞洲衰弱症與肌少症會議 陳亮恭首度分享診斷更新

第十一屆亞洲衰弱症與肌少症會議今起於高雄榮總舉行,吸引全球逾七百位專家報名,大會最大亮點是臺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明「亞洲肌少症診斷標準更新」,現場座無虛席,在場聽衆專注聆聽,並時時舉起手機紀錄重要內容。圖/高雄榮總提供

第十一屆亞洲衰弱症與肌少症會議今起於高雄榮總舉行,本次會議吸引全球逾七百位專家報名,其中四百五十位來自全球廿三個國家。會中最大亮點是臺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明「亞洲肌少症診斷標準更新」,預防肌少症要趁早,肌少症的診斷應往下延至五十歲開始,中年之後便應該關注肌少症。

「2025年亞洲肌少症診斷標準」日前於全球頂尖期刊《自然.老化》(Nature Aging)發表,領先歐美團隊。論文的第一與通訊作者陳亮恭首度公開分享他的最新研究,主會場五百個座位座無虛席,副會場同步轉播亦吸引衆多聽衆,專注聆聽2025年版亞洲肌少症診斷標準更新,並時時舉起手機留下重要的內容。

陳亮恭指出,肌少症是老化過程中肌肉流失與功能衰退造成的疾病,與多項退化性疾病,也與失能、失智、憂鬱有關,全球高度關注。但肌少症發生必須考量身材、飲食運動習慣等,亞洲人不可能直接套用歐美標準進行診斷,建立亞洲標準非常重要。

在陳亮恭多年持續研究之下,肌少症是全球極少數,在疾病概念發展過程中就建立亞洲診斷標準,並由臺灣帶領亞洲各國一起發展,實屬不易。

此次「亞洲肌少症診斷標準更新」發表於《自然.老化》期刊,更是難得的成績。自然系列期刊在各領域都是全球最頂尖的研究期刊,《自然.老化》高居全球老化與高齡醫學領域學門第一位,期刊影響因子高達19.5,傳統上以基礎科學研究爲主,從未接受過臨牀疾病診斷共識的論文。

陳亮恭在投稿前與期刊編輯來回討論,與編輯委員會溝通預計撰寫方向內容與數據,歷經數月後得到肯定,正式投稿,投稿後共有五位審查委員提出超過五十項意見,在補充資料與說明後,最終完成此一不可能的任務。此一重大研究成果讓亞洲高齡醫學界同感振奮。

陳亮恭進一步指出,本次的診斷共識更新有幾個重要面向,包括將單純肌少症診斷延伸至肌肉健康的促進,因爲骨骼肌除了運動之外,還身兼代謝與其他功能,站公共衛生立場不應滿足於提供疾病診斷,而是從中年期積極提升肌肉健康與功能表現,也應該與世界衛生組織推動的高齡整合照護架構鏈結,成爲全民關注的重點議題。

除了提醒民衆,中年之後便應該關注肌少症,陳亮恭指出,也建議高齡者蛋白質攝取應該要達到每日每公斤體重 1.2 公克,不超過1.6公克爲原則;此外,包含阻抗運動的混合型多元運動模式成效最好;更令人期待的新藥開發,目前仍在研究中,但多種成分都具潛在機會。

亞洲衰弱症與肌少症會議首屆於2015年在臺北舉辦,當年首度提出肌少症的亞洲診斷標準,獲得多方關注,之後名古屋、首爾、大連、香港、新加坡、曼谷等城市陸續接辦,臺北、名古屋與首爾均舉辦過兩次,而這次首度移師南臺灣,搭配2025年亞洲肌少症診斷標準更新,更引起國際關注。

除了陳亮恭,今天的重點講者還包括來自法國土魯斯大學的Barreto教授,他是世界衛生組織推動健康長壽的重要成員,該單位是世界衛生組織合作的卓越研究中心,其研究成果也高度支持世界衛生組織的政策發展。

Barreto以法國和巴西的研究資料,建立老化過程中內在能力(intrinsic capacity)衰退表現的曲線,如同嬰幼兒所使用的生長曲線圖,據以判斷嬰幼兒是否循正常模式生長髮育,Barreto的研究逆向思考,找出老化過程中的退化軌跡,提供每個人判斷自己老化的狀況。

Barreto特別介紹,這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是由陳亮恭團隊送至法國研究合作的呂宛璇博士所完成,而呂宛璇也成爲臺法健康長壽研究合作中的重要關鍵人物,讓臺灣研究可以嫁接世界衛生組織的重要議題。

大會也着重數位科技應用,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理事長荒井秀典,介紹日本數位科技與人工智慧在高齡照護的成果,得到許多回響。

來自英國的Ian Philp是知名高齡醫學教授,更曾任世衛組織高齡照護議題諮詢專家,也擔任英國國家高齡照護總監(National Clinical Director for Older People)長達八年,主導英國的國家高齡政策發展。

爲擴大照護範圍,Philp創建「高齡照護科技公司」(Age Care Technologies),推動數位科技應用與居家醫療的科技解方,他p也於大會針對數位科技應用的全球發展進行專題報告,吸引許多亞洲國家代表關注。

第十一屆亞洲衰弱症與肌少症會議明天(18日)將繼續於高雄榮總展開第二天議程,來自廿三個國家七百多位代表,將繼續針對衰弱症與肌少症的研究成果進行研討,推動全亞洲的健康長壽成爲共同的價值。

第十一屆亞洲衰弱症與肌少症會議於高雄榮總舉行,來自廿三個國家的專家,逾七百人與會,共同討論肌少症的治療與預防。 圖/高雄榮總提供

第十一屆亞洲衰弱症與肌少症會議於高雄榮總舉行,來自廿三個國家的專家與會,晚宴上提供電音三太子表演。圖/高雄榮總提供

第十一屆亞洲衰弱症與肌少症會議今起於高雄榮總舉行,吸引全球逾七百位專家報名,其中四百五十位來自廿三個國家。肌少症是老化過程中肌肉流失與功能衰退造成的疾病,也與失能、失智、憂鬱有關,全球高度關注。圖/高雄榮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