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穩外貿,今年在哪些領域下功夫?

面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風險加劇和關稅威脅,我國在將擴內需放在首位的同時,還將“全力以赴”穩外貿。

國務院總理李強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介紹今年政府工作任務時提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穩外貿穩外資。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始終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應對關稅挑戰

3月4日,美國對中國商品新一輪的關稅加徵正式生效——在今年2月加徵10%的基礎上再加10%。第一財經記者近日實探外貿“新春第一展”第33屆華交會(中國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後發現,勞動密集型行業的中小微外貿企業普遍承受較大壓力,激烈的競爭將使得多數企業與海外客商共同承擔關稅上漲的成本,從而侵蝕利潤。與此同時,關稅的不確定性也讓全球採購商謹慎觀望並放緩了下單速度。

根據海關總署的最新數據,以美元計價,2025年前2個月出口額同比增長2.3%。2024年12月出口同比增長10.7%,2024年全年同比增長5.9%。

中泰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楊暢提出,2025年前2個月出口增速的回落幅度有所放大,或表明前期“搶出口”後,出口表現逐步回落。

東方金誠宏觀研究發展部執行總監馮琳也認爲,前2個月出口增長可能存在一定“搶出口”效應,貿易戰影響尚未充分顯現。但接下來貿易戰因素對出口的影響可能在短期內進一步顯現。

面對上升的外部壓力,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加大穩外貿政策力度,支持企業穩訂單拓市場。優化融資、結算、外匯等金融服務,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和覆蓋面,強化企業境外參展辦展支持。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3月6日舉行的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將從“政策加力、拓展增量、幫扶企業”三方面下功夫,全力以赴穩外貿。

其中,落實當前政策和加大出臺與時俱進的政策將同時進行。“我們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促進外貿穩定增長,各部門、各地方已經快速行動起來,有的出臺了實施細則,有的制定了配套舉措。我們將共同把這些政策措施落實好。”王文濤說,同時還將加大穩外貿政策力度,“特別是因爲形勢多變,我們根據形勢的變化,把解決當前突出問題和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結合起來,抓緊研究儲備新的支持政策,並根據需要及時出臺,支持企業穩訂單、穩外貿”。

針對外貿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王文濤表示,接下來將推動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和覆蓋面,指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外貿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同時持續發揮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數貿會等重大展會平臺作用,支持企業“走出去”參加更多境外展會,拓寬貿易渠道,找到更多貿易機會和貿易伙伴。另外,還將與更多有意願的國家和地區商籤自貿協定,進一步拓展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合作機制,提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服務貿易是重要增量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提升傳統優勢服務競爭力,鼓勵服務出口,擴大優質服務進口。

“下一步拓展外貿增量,一個重要的增長點就是創新提升服務貿易。”王文濤在上述記者會上表示,這項工作有兩個重點,一個是促開放、建平臺。“去年我們出臺了全國版和自貿試驗區版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成爲服務領域開放的里程碑。我們將全面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穩步推進梯度開放。我們還將啓動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範區建設,打造一批服務貿易綜合改革開放示範平臺。”另一個是促融合、謀實效,提升傳統優勢服務競爭力,在發展入境遊、數字服務、專業服務、“保稅+服務”等領域多點發力,推動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融合發展。

“即使不提高關稅,中國低成本製造的比較優勢也難以維繫,還是要向貿易高質量發展轉型。”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告訴第一財經,2024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達7.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4%,服務貿易規模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這些數據足見服務貿易的規模和潛力。我國正在把服務貿易放在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這將是接下來外貿尋求增量的一大亮點。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判斷,今年在着力穩住外貿基本盤的同時,重點培育、壯大跨境電商、服務貿易、綠色貿易和數據貿易等外貿新動能,將最大限度緩解貿易戰對出口帶來的影響。今年我國還將着力推動世貿組織電子商務協定談判進程,把跨境電商作爲一個新的條款納入更多雙邊自貿協定,壯大外貿新動能;通過穩妥推進與更多國家商籤互免簽證協定等方式,強化外貿企業服務保障,幫助外貿企業穩定、開拓海外市場,穩住商品貿易基本盤,同時通過加快服務業對外開放,積極發展服務貿易。

跨境電商和入境遊等服務貿易增長帶來的影響是多方位的。仲量聯行中國區研究部總監姚耀認爲,隨着中國加大穩外貿政策力度,並在跨境電商領域持續發力,將爲物流行業注入穩定的業務動能,從而推動物流地產領域的發展。

截至目前,中國已與26國簽署全面互免簽證協定,對38國單方面免籤,並允許54國人員享受240小時過境免籤。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入境遊客13190萬人次,增長60.8%;入境遊客總花費942億美元,增長77.8%。通過免簽入境外國人2012萬人次,增長112.3%。

產業鏈國際化佈局

羅蘭貝格發佈的《預見2025:中國行業趨勢報告》顯示,中國的出口模式正在圍繞目的地、產品和貿易模式三個維度進行轉型。其中,隨着中國的高科技產品出口實力不斷增強,中國將超越“全球工廠”的定位,成爲全世界創新與科技驅動領域的領導者。在模式轉型上,中國需要尋找新的全球化模式。

爲了保障中企“走出去”,政府工作報告稱,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統籌推進重大標誌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建設,形成一批示範性合作成果。保障中歐班列穩定暢通運行,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引導對外投資健康安全有序發展,強化法律、金融、物流等海外綜合服務,優化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佈局。

同時,深化多雙邊和區域經濟合作。持續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推動簽署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協定,積極推動加入《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進程。堅定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爲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擴大同各國利益的匯合點,促進共同發展。

在施耐德電氣執行副總裁、中國及東亞區總裁尹正看來,在新質生產力的推動下,中國企業不僅邁向高端化發展,也正在加快“走出去”的進程。作爲“出海”先行者,在中國深耕的跨國企業致力於通過與中企共享海外運營經驗和業務網絡,助力中企“出海”,更好地融入全球產業鏈。

“經濟全球化歷史潮流不可逆轉,全球貿易合作不可阻擋,我們完全有信心、有底氣穩住外貿基本盤,推動貿易強國建設邁出新步伐。”王文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