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雙擁模範城,江蘇何以“滿堂紅”?
原題:全省13個設區市個個榜上有名
全國雙擁模範城,江蘇何以“滿堂紅”
八一前夕,全省雙擁工作會議在南京召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雙擁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全國雙擁模範城(縣)命名大會精神,持續推動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保障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在今年的全國雙擁模範城(縣)命名大會上,我省13個設區市和江陰市、宜興市、新沂市、張家港市、常熟市、太倉市、崑山市、如皋市、儀徵市9個縣(市)共22個城市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縣)”稱號,獲評總數全國第三;獲評城市數量較上輪增加4個,增量全國第一,13個設區市實現“滿堂紅”。
着眼大局,雙擁成爲“一把手工程”
江蘇素有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上一屆雙擁模範城(縣)創建以來,軍地各級着眼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國防和軍隊建設全局,軍地合力、軍民同心,形成了具有江蘇特色的新時代雙擁工作新格局,共同譜寫了一曲“愛我人民愛我軍”的時代新篇。
今年雙擁模範城(縣)命名,是南京連續第10次獲評。南京市委、市政府始終把雙擁工作作爲“一把手工程”來抓,強化機制建設,落實市委議軍會、軍政座談會、領導小組會、軍地會商會等,聚焦“三前”強保障、鞏固“三後”暖軍心,切實解決部隊的困難。據瞭解,截至目前,南京軍地合署辦公制度已堅持了19年。
鎮江在嚴格落實軍政座談會、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會等會議制度的基礎上,每兩個月在駐鎮團以上部隊召開一次軍地座談會,及時協調解決部隊難題。
在淮安,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擔任組長,市委常委不少於4人擔任副組長,雙擁工作被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駐淮部隊建設總體規劃。泰州市委、市政府將雙擁工作納入黨政軍領導班子考覈體系,市政府將雙擁工作列入年度重點工作計劃,與經濟工作同部署、同推進。
部隊有需,地方想方設法提供
“營區積水了,怎麼辦?”2023年春節前夕,無錫市委主要領導到某部隊走訪時,聽到部隊官兵提出的訴求後,當即指示:要特事特辦。很快,建設經費就到位了,相關部門齊心協力,確保了營區積水改造工程的快速竣工。如今,無錫幹部羣衆都牢牢記住一句話:“涉軍就是特事,支持就要特辦!”
從省委、省政府到市縣鄉鎮各級,軍隊建設指向哪裡,地方保障服務就跟到哪裡,部隊需要什麼,地方就想方設法提供什麼,對部隊的事“特事特辦、馬上就辦、辦就辦好”成爲江蘇幹部羣衆的一種自覺和常態。
連雲港與省退役軍人關愛基金會合作,推動全省首個退役軍人專項醫療救助試點項目落地。南京設立慈善擁軍基金,7年來資助駐寧部隊困難官兵5200多人次、2300多萬元。鎮江爲入伍新兵父母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去年,江蘇還在全國首創“新兵守國·老兵守家”結對機制,廣泛動員優秀退役老兵和入伍新兵結成幫扶對子,爲現役軍人及家屬提供“政策宣講員”“家鄉聯絡員”“軍屬服務員”“擁軍協理員”等貼心服務。
“持一張卡,可免費暢遊蘇州?”2023年3月,蘇州發佈重磅擁軍政策:全國範圍內持有優待證的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均可免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及遊覽76個景區。2024年5月,優待服務再升級——刷卡可免費乘蘇州地鐵,優待景點數也擴至91個。近4年,蘇州在雙擁工作上的投入超過了1億元。
南通還在全省率先推出“通通優”擁軍卡,公交出行通通免、國有景區通通遊、商家優惠通通享、金融服務通通有,目前已有300多萬人次享受到了相應優惠,減免金額超千萬元。
而在衆多擁軍服務事項中,能否妥帖解決“後路”問題最被官兵和家屬看重。
“沒想到退役手續能這麼快辦好!”宿遷退役軍人劉碩感慨萬千。宿遷探索軍人退役“一件事”改革,將涉及軍人退役的15個事項實現“一次申請、一窗受理、聯動辦理、限時辦結”。鹽城在全省率先對軍人退役涉及的11個事項進行整合優化,辦理週期從原本的15天大幅縮減至3天。揚州在全省率先表彰10名退役軍人技能大師,並聘任爲創業導師,培養更多退役軍人技能型人才。常州推出轉業軍官“免試入警”,着力培育兵支書、兵委員、兵教師,優化住房公積金貸款政策支持退役軍人,累計提供貸款2.46億元。
軍民合唱,唱出時代最強音
在淮海戰役紀念館裡,“人民的勝利”幾個燙金大字格外醒目。支前民工們用小推車推出了淮海戰役的勝利。
一輛輛擁軍“小推車”,也推進了新時代。今年第10次喜獲殊榮的徐州,全民擁軍蔚然成風,2100多個村(社區)建成榮譽牆、擁軍廣場,做到了電視有影、電臺有聲、報紙有文、網絡有言、村居有牌,線上線下同頻、城市鄉村同步。
在江蘇,雙擁工作從來不是“獨角戲”,而是一臺政府搭臺、部隊奏樂、社會力量和聲共鳴的“軍民大合唱”。
“沒有國防,哪有廠房。”擁軍企業家周愛明投資1.3億元建成天華國防教育館。在江蘇不少景區裡,商鋪都在顯眼處懸掛“擁軍聯盟”牌匾。如在海安,遍佈城鄉的860多個商家、店鋪簽訂了擁軍優惠協議。常熟編織起一張覆蓋14個鎮街、373個村(社區)的全民擁軍網絡,340位“常熟媽媽”與駐軍士兵認親結對。
“雙向奔赴”,實現雙贏。東部戰區某部爲揚州泗澗村修建軍民連心路,發展葡萄、草莓產業,帶動村民年增收50萬元;2022年以來,駐常州部隊義務獻血150餘萬毫升,累計軍訓學生15萬人次。駐蘇州各部隊高標準完成抗颱風任務……一幅軍民魚水情深的多彩畫卷正在江蘇大地上徐徐展開。(聶 偉)
來源: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