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代幣可能會鏈接產業金融所有環節
北京商報訊(記者 嶽品瑜 董晗萱)“代幣可能會鏈接產業金融所有的環節”,7月20日,在由數字金融合作論壇、深圳香蜜湖國際金融科技研究院主辦的產業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會上,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闡述了人工智能、穩定幣等爲產業數字金融帶來的顛覆性變革。
王忠民指出,當前穩定幣監管體系已出現重要變化。以特朗普相關政策爲例,穩定幣正被納入金融衍生品監管框架,而非按銀行或證券類別監管。這一調整重塑了穩定幣的運營邏輯,其核心在於1∶1錨定美元資產或國債等標的,由此,衍生出數字金融的關鍵場景。
在資產託管環節,穩定幣發行方需將對應資產託管於銀行,且託管資產需具備高流動性。目前,一年期美元存單、國債等是主要選擇,但未來黃金及數字金融資產或因流動性優勢成爲有效構成部分。資產管理機構可在流動性範圍內對託管資產進行優化配置,提升運營效率。
穩定幣當前以美元爲基礎,源於美元存款利率優勢。王忠民強調,若未來美元進入零息時代,穩定幣的錨定標的可能轉向其他高收益資產,而資產本身收益與管理效率將成爲核心競爭力。對穩定幣持有者而言,其價值不僅在於資產穩定性,更在於數字金融生態中的應用場景。
王忠民認爲,當前,產業鏈金融中存在應付和應收不對稱、有息和無息不對稱的難題,而數字代幣恰恰能破解。通過代幣化結算,產業鏈內的交易可實現毫秒級對稱,且能將傳統有息交易轉化爲無息模式,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同時,即使在美股閉市等傳統交易受限時段,代幣化資產仍能進行小份額交易,實現全天候價值流轉,這正是代幣化在產業金融中利益分配的核心優勢。
當視角轉向AI驅動的產業變革,王忠民提出關鍵傳導鏈條:AI的盡頭是算力,算力的盡頭是電力,電力的盡頭是綠電。在能源領域,“虛擬電廠”結合雲服務的模式正引發顛覆。綠電生產方可擺脫國家電網依賴,通過虛擬電廠直連用戶;雲平臺整合分佈式光伏、風電資源構建高效能源網絡。該模式穿透能源生產、分配、價值創造全鏈條,實現綠電低成本高效利用,並通過綠證市場化消除尋租空間。這種“雲服務+AI+綠電”的閉環,使產業數字金融能夠剝離中心化架構,直接鏈接生產、分配與價值創造,賦能中小企業自由競爭。在此生態位上,發行特定代幣或穩定幣成爲完成能源金融化的自然延伸。
此外,王忠民表示,汽車產業正從製造業向服務業轉型。無人駕駛車輛可通過OTA持續升級服務,其算力支撐的數字化服務將重塑出行場景,而傳統金融工具在此過程中被邊緣化,代幣系統有望成爲新的價值交換載體。
“產業數字化轉型並非對傳統模式的顛覆,而是融合共生。”王忠民以中國7000萬外賣及網約車從業者爲例,其積累的勞動數據可轉化爲數據資產,通過入股數字化平臺獲得股權回報,同時轉型爲安全員、維護員等新崗位,實現從勞動力價值到數據資產價值的跨越。由此,“打不過就加入”或是應對產業數字金融爆發的智慧選擇。
無論是穩定幣重構金融基礎,AI與綠電穿透產業能源邏輯,還是無人駕駛重塑製造服務業邊界,王忠民總結到,上述三大生態位將成爲產業數字金融的核心發展方向。在這一進程中,開放與開源的姿態至關重要,唯有讓各類主體深度參與,才能推動數字金融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