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政策面有何期待?多家券商研判,擴內需、新質生產力爲關鍵方向

財聯社3月4日訊(記者 趙昕睿)隨着春節後中國 AI 相關話題熱度高漲,以及民營企業家座談會的成功舉辦,市場對今年兩會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民營經濟等領域的政策部署預期大幅提升。全國兩會向來被視爲資本市場的 “風向標”,今年兩會期間的政策走向成爲機構關注焦點,備受市場矚目。

兩會前夕,機構紛紛對兩會政策展開研判。多數機構預計,2025 年全國兩會將延續 2024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基調,採取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與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從各地情況來看,“擴大內需” 已成爲多數地區的重點任務,“兩新”、“兩重”相關政策的提及頻次頗高。相關政策頻繁被提及。在政策結構上,擴大內需與培育新質生產力將是關鍵方向,穩物價、穩樓市等領域也有望迎來更積極有效的宏觀政策。

回顧過往歷次兩會,科技創新、新質生產力、數字經濟等議題佔據焦點。而今年兩會是否會出現新議題,同樣引發市場期待。

聚焦一:各地兩會及相關報告提供政策參考

綜合多家券商對今年全國兩會的政策研判,除了市場已廣泛預期的宏觀政策定調和目標外,不少機構從各地兩會、相關政府工作報告以及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中尋找線索,挖掘經濟增長目標和政策方向,爲預判全國兩會政策提供前瞻性思考。

興業證券宏觀研究分析,地方兩會對GDP目標指引較爲積極,預計全國兩會GDP增速目標仍是“5%左右”。結構上看,地方兩會對內需目標的設定更務實,且對投資、消費的指引有一定分化,各省對消費的預期可能弱於投資。

民生證券指出,今年兩會關注點或不太一樣,並提供三個視角有助於把握政策的風向和市場機會:一是關注兩會期間地方代表團、尤其是江蘇省代表團的審議會;二是緊跟民企座談會帶來的持續發酵;第三則是捕捉產業和消費政策是否出現“此消彼長”的信號。

國信證券認爲政策方向有兩大看點。一是新質生產力政策,從地方兩會來看,發展新質生產力已經是地方政府的“錦標賽”。地方政府的競爭核心已經轉變成了新質生產力發展。根據各地政府工作報告,部署最多的主要有人工智能、機器人、生物製造等三大熱門產業。二是促進消費政策。有超過10個地區的政府工作報告,不約而同地提出“完善勞動者工資正常增長機制”, 這可能是這次兩會的一個重要改革點。

開源證券預計會議將繼續圍繞穩經濟、促消費和推動新興產業發展的主題展開。2月17日召開的民營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了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信號,而國務院國資委部署的“AI+”專項行動也爲科技領域注入了政策紅利。這些政策舉措有望在兩會期間進一步細化,爲市場提供明確的方向指引。此外,地方房地產政策的鬆綁和金融監管機構推動的股權投資試點擴容,也將爲市場注入更多活力。

聚焦二:政策面有何期待?

每年兩會,經濟增長、物價、赤字率等關鍵目標都是政策關注的焦點。展望今年全國兩會,機構普遍認爲,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設定的 GDP 目標或仍維持在 5% 左右,財政加碼的總基調大概率保持不變,新質生產力有望成爲政策發力的重點方向。

中金公司認爲,今年財政加碼的總基調大概率不會改變,關鍵是落實擴內需任務的思路和財政的方向。結合相關政策及地方兩會,顯現出4點增量信息。

海通證券預計,資本市場改革體系的落地將成爲今年的重要任務之一。一方面,未來政策有望加大對科創企業支持,具體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推動股市制度完善,增強對科技企業的包容性和精準性。二是針對當前科創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加快金融產品創新,引導資金關注科創。此外,未來政策有望進一步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聯動,增強對科創企業全生命週期的融資服務。

其次,未來政策有望加強對中長線資金引導,具體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加快養老金第二、三支柱入市速度。二是加快落實三年以上考覈制度,優化新產品發行機制。三是推動資本市場加快高水平開放,引導長線外資增配中國資產。

民生證券分析,產業政策的強化,伴隨的可能是總量政策的淡化。今年兩會的重點不在於政策刺激工具是什麼、規模有多大,更在於總書記參加地方代表團審議會對產業政策作出怎樣的具體部署。目前來看,年後地方均處在“抓科技”的浪潮中,“產業大於總量”的邏輯也進一步凸顯。

聚焦三:兩會後走勢如何?

在全國兩會前後,政策往往會對市場投資走向產生重要影響,市場或進入 “政策博弈” 階段。從券商視角來看,隨着兩會政策的落地,市場表現將逐漸清晰,政策將成爲影響市場短期走勢的關鍵因素。

中信建投展望3月,預計兩會期間市場仍將保持穩定,後續市場有望延續兩會政策指引做出一定選擇。若兩會政策超預期,政策相關方向有望迎來較好表現,若兩會整體延續前期維穩風格,則預計科技自身產業週期表現仍將持續,產業鏈細分發展方向或產生輪動。

興業證券宏觀研究認爲,在開年deepseek等方面先勝一手之後,2025年兩會,政策或將延續支持科技創新,考慮到總書記民企座談會規格極高,後續科技領域頂層方案或也可期。

開源證券研判,總體來看,3月A股市場將在政策預期、經濟復甦和科技創新的多重驅動下,保持震盪上行的態勢。兩會政策的落地情況將成爲市場短期走勢的關鍵變量,而經濟基本面的持續改善和科技領域的突破性進展,則爲市場中長期表現提供了堅實支撐。市場情緒有望在政策紅利和經濟復甦的雙重利好下進一步回暖,但需警惕外部環境波動和部分板塊估值過高的風險。

國金證券則提示,歷史上兩會期間的股市走勢存在一定的規律性,但並非絕對。投資者應密切關注兩會期間的政策動向、經濟數據和市場情緒,以制定合理的投資策略。

聚焦四:兩會前後投資佈局建議

全國兩會對當年經濟政策和增長目標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對資本市場發展影響深遠。在兩會預期升溫的背景下,各機構深入挖掘 “兩會” 相關投資機會,建議投資者聚焦政策主線。

中金公司認爲,歷史上資本市場在兩會前後可能表現相對積極,可關注政策預期帶來的結構性機會。一是科技成長板塊或仍是熱點。二是政策邊際變化潛在有支持的順週期領域,包括基建、地產穩需求相關產業鏈(建築、建材、家電等)。三是國企改革、併購重組等相關政策支持領域。

平安研究認爲,可關注AI科技創新+內需政策指引的結構性機會。展望後續,兩會召開後,市場政策預期有望進一步明朗,疊加微觀國產科技創新催化持續,權益市場的結構性機會仍有空間,建議關注兩條主線,一是AI產業引領的科技創新主線(AI算力/AI應用/AI端側),二是“兩會”政策博弈且估值性價比較高的內需消費和部分順週期板塊。

華福證券分析,2025年兩會預計將聚焦三大主線,分別是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擴大內需戰略深化、綠色低碳轉型加速。此外,重點賽道可佈局硬科技、新質生產力及消費升級領域。

華西證券認爲,行業配置上,可關注受益於“兩會”政策發力的內需方向的補漲機會,如消費、“兩重兩新”等領域。中長期科技產業趨勢下的“新質牛”資產仍是主線,可關注AI+(AI應用、人形機器人、智能駕駛、智能穿戴、國產算力)、低空經濟、國產替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