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典型系列報道之四 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爲|國家統計局黑龍江調查總隊 黨建引領 數行龍江

□本報記者 杜清玉

“現在我們來上班都是樂呵呵的,主動想事、幹活勁頭比以前足多了。”國家統計局黑龍江調查總隊職工口中這句樸實的感嘆,道出了該總隊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背後的深層變化。當文明建設的細雨浸潤統計戰線,這支隊伍在黑土地上正用專業的業務能力,書寫着屬於新時代統計調查人的擔當。

近日,中央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領導小組公佈第七屆全國文明單位名單,國家統計局黑龍江調查總隊榜上有名,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

這一榮譽背後,是總隊近年來以黨建爲引領、以統計服務爲核心、以精神文明建設爲抓手,推動統計調查事業與精神文明建設同頻共振的生動實踐成果。

走進黑龍江調查總隊的辦公樓,撲面而來的黨建氛圍讓人精神一振。“黨建領航 數行龍江”等標語十分搶眼,“數據織夢 龍江印象”主題文化牆尤爲亮麗。

黑龍江調查總隊始終將黨建工作作爲“第一責任”,構建起“黨建領航 數行龍江”系統品牌,打造覆蓋全系統的“1+N”型黨建品牌矩陣,培育出“數海逐光 向陽而行”“紅色引領 價格先行”等55個特色黨建品牌。“我們總隊機關八個黨支部,根據各自的業務特色,推出了有代表性的黨建品牌。”黨辦主任衣世偉說,通過黨建與業務的結合,着力形成以黨建和業務互促共進、文化賦能的良好氛圍,讓每位職工參與其中,投身精神文明建設。

2023年,黑龍江調查總隊舉辦“全省農業統計無人機遙感技能大賽”,壯大了一支懂農情、善調查、精遙感的“空中輕騎兵”隊伍,積極推進農業統計調查現代化改革發展。

通過積極推進智慧農牧業體系建設,探索利用AI算法分析遙感數據,優化災情監測模型,做好農作物長勢預測,通過生豬視頻識別系統爲畜牧業調查賦能增效;持續優化住戶輔助審覈平臺,利用省人社廳“一卡通”平臺,探索行政記錄大數據在住戶調查領域的應用;擴大CPI調查企業電子數據採集範圍,在三地開展教育、醫療等領域行政記錄數據應用試點工作;創建生價調查數據審覈程序,創新開發房地產快速審覈模塊,數據審覈效率和精度進一步提升;深化與東北農業大學交流合作,切實提升系統科研水平,2支統計建模參賽隊伍分別榮獲國家局二等獎和三等獎。在“關鍵小事”調研攻關評比活動中,榮獲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三等獎。

總隊將精神文明建設融入幹部職工日常生活,通過舉辦迎新春文體活動、走訪慰問困難職工、開展志願服務等形式,營造團結和諧的機關文化。總隊建立了“女職工關愛室”,上線了微信小程序“好好吃飯”機關食堂外賣服務,在每季度開展趣味運動會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文明創建不只是牆上的牌子,更是每一位統計人蹲下來看數據的姿勢。三年來,總隊共回覆相關部門來函89次,提供數據35390餘筆,共撰寫統計分析報告486篇,充分釋放統計調查數據價值,國家調查隊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不斷提升。

面對急難險重任務時,黨員幹部帶頭衝鋒,普通職工主動補位,形成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良好局面。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與社區結對共建,深化“我爲百姓辦實事”,積極開展“愛心助考 圓夢未來”“獻血傳愛心”等志願活動,通過開展志願活動展現出職工們的良好精神風貌,增強了職工們的奉獻意識和責任擔當。

當文明之花在統計一線綻放,國家統計局黑龍江調查總隊正以“全國文明單位”爲新起點,讓精神文明新風尚融入每一組數據、每一份報告,爲龍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堅實的統計保障,讓文明的力量在新時代續寫更多生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