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海關首個跨省市、跨關區前置貨站正式啓用——出口貨物在家門口“起飛”

4月7日,隨着卡口欄杆緩緩擡起,一輛滿載電子產品、高端裝備零部件、生物醫藥製品的集裝箱貨車駛離蘇州工業園綜合保稅區,開往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與其他常規出口貨物不同的是,該票貨物已在蘇州工業園綜合保稅區內的“上海機場—蘇州前置貨站”完成測量體積重量、貼嘜、報關、安檢、收運、組板等工作,由民航監管專用車輛直接運送至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空側等候裝機。這標誌着全國首個跨省市、跨關區前置貨站正式啓用。

蘇州工業園區作爲開放創新、產業創新、科技創新的前沿高地,集成電路、高端製造和生物醫藥等高附加值產業集聚,高貨值、高時效、小體積的特性對航空運輸需求尤爲迫切,然而缺少航空口岸始終是制約物流鏈供應鏈穩定的短板。2024年是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30年,恰逢國家出臺支持園區深化開放創新綜合試驗的若干措施,明確“支持具備條件的長三角區域城市機場在園區建設前置貨站”。爲此,在海關總署、中國民航局的大力支持下,蘇州工業園區、蘇州港航集團和上海機場集團、中國東航合作打造了全國首個跨省市、跨關區的航空前置貨站“上海機場—蘇州前置貨站”,致力於爲蘇州企業提供安全高效、便捷優惠的“家門口”航空貨運服務。

據介紹,“上海機場—蘇州前置貨站”位於蘇州自貿片區核心區域,面積約2700平方米。其中,進港作業區約150平方米,出港作業區約2550平方米,依託綜合保稅區場站資源,通過業務模式創新,實現了上海機場貨物安檢前置、海關查驗前置、航空安保監管前置、貨站生產作業環節前置、生產服務規範及標準前置,有效促進空港口岸與內陸腹地間的要素流通。目前,該前置貨站已與國際國內約20家航司聯動對接,實現空運貨物在蘇“一次民航安檢、一次海關查驗,直達機場航班”。

“前置貨站的啓用爲我們帶來了諸多機遇,我們的貨物可以在蘇州本地完成報關、清關、收運、安檢等流程,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博世全球業務服務部亞太物流副總裁夏金說,前置貨站在蘇州工廠和上海機場之間建立起直接高效便捷的海關業務、機場業務和物流通道業務,大大縮短了運輸週期。不僅如此,還能減少企業貨物在途的不確定性以及多次轉運的成本,優化物流資源的配置。

蘇州工業園區海關副關長顧惠娟介紹,針對前置貨站前期申報、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在上海海關、南京海關指導幫助下,蘇州工業園區海關與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海關共同圍繞系統對接、流程互嵌等關鍵環節開展研究,順利打通滬寧關區間數據通道,實現了在蘇州工業園區辦理海關查驗以及相關作業節點自動化、智能化的建設目標。前置貨站啓用後,屬地企業採用轉關模式申報,在本地完成海關查驗操作,通過聯網監管平臺進行安全智能鎖的加封、解封,後臺由AI輔助判別,大幅提升了前置貨站綜合服務水平,更好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爲進一步完善空運進出口通道,蘇州工業園區海關聯動屬地轄區,在監管創新方面不斷髮力,支持虛擬空港(SZV)、“空運直通港”、蘇州航空貨運中心、“上海機場—蘇州前置貨站”建設,有效保障了外貿物流鏈供應鏈的順暢穩定。下一步,蘇州工業園區海關將不斷完善前置貨站的功能和服務,爲蘇州工業園區及周邊長三角地區的企業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通關環境,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經濟日報記者 顧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