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到底有幾輛?微型電動二輪車管理亂象叢生 立委轟事故率飆高要求交通部限期改善
▲微型電動二輪車管理亂象叢生,立委要求交通部限期改善。(圖/翻攝立法院隨選視訊,下同)
記者陳弘修/臺北報導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11日針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進行審查,多位立法委員聚焦微型電動二輪車的管理問題,質疑交通部缺乏有效掌握及應對策略。儘管微電車事故發生率顯著攀升,遠高於一般機車肇事,但交通部答詢時卻未能提出相關數據,立委則要求限期內提出改善方案。
去年12月起,微型電動二輪車正式實施強制納保及掛牌上路,至今已屆半年。然而,立委何欣純在質詢中指出,微電車全國事故發生率不降反升,特別是國高中生及高齡者的事故數比例顯著提升,令人質疑交通部對此是否有確實掌握。
「我當初主張要強制納保,就是因爲實際交通狀況顯示,微型電動二輪車常發生事故,尤其很多外籍移工來到臺灣,第一部車可能是微電車,發生事故糾紛、肇事肇逃或事後賠償常在地方上發生爭議,不知怎麼處理。」立委何欣純表示,強制納管的立意良善,本意是希望透過掛牌掌握車流、人車對應,並藉由強制納保提供事故保障。然而,半年過去,統計數據顯示全國的微電車事故數年年增加,不知交通部門是否掌握?
▲立委何欣純(圖左)。
面對立委質疑,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長黃運貴回覆,「自從微型電動車開放後,因使用量增加,事故量隨之增加」、「使用中的都強制要掛牌,去年十二月之後沒掛牌是違法,違法的部分因爲微型電動二輪車有使用壽命,所以有些已經報廢」,但何欣純認爲交通部仍未全面掌握全國微型電動二輪車總數,特別是修法前已存在但未掛牌的數量。交通部政務次長陳彥伯則表示,將與公路局、地方縣市政府及警察單位共同討論如何進行稽查,並考慮再進行一波針對店家及源頭工廠的宣導或開罰。
除了整體事故率高,何欣純也特別關注國高中生及高齡者事故問題。她指出,14歲以上即可無照騎乘微型電動二輪車,這正好是國高中生的年齡層,由於此族羣事故比例上升快速,要求交通部應精準掌握事故主因,並與教育部及地方政府合作,加強對青少年的交通安全宣導與教育。同樣,對於高齡者事故數的增加,也應提出解方或宣導措施。
何欣純指出,若無法從源頭掌握完整數據,就無法對症下藥,遑論推動有效的交通安全政策。她建議,交通部應深入中南部實地考察,才能看見遍佈街頭巷尾的未掛牌或變形微型電動二輪車。
另外,立委蔡其昌在質詢中也以自行查詢的統計數據指出,相較於機車掛牌數共1400多萬輛,一年事故數約2萬多件,微型電動二輪車事故數卻高達9800多件,「可以很明顯的發現,微型電動二輪車的事故比例遠高於機車」。他強調,這意味着微型電動二輪車實際上比機車更危險,且在交通安全政策中卻鮮少被重視。交通部在先前備詢時表示公路總局掌握的微型電動二輪車掛牌數約爲25萬輛,後又改稱應有32萬多輛,顯示官員對實際狀況的掌握確實不足。
▲立委蔡其昌(圖左)。
蔡其昌指出,微型電動二輪車的樣態與機車無異,僅有速限25公里的差別,且14歲以上即可騎乘,卻無任何駕照限制或訓練要求,「沒有什麼管理的策略。」
對此,交通部次長陳彥伯迴應,路政及道安司後續會提出相關因應措施,並考慮加強訓練。不過,蔡其昌仍強調過去支持微電車納管是基於治安與交通考量,但納管後成長速度非常快,且造成生命財產損失的風險遠高於機車,未來勢必成爲更嚴重的問題,他要求交通部應儘速研議,提出具體有效的方法來降低微型電動二輪車的事故率,並要求交通部在半年內提出結論。
立委李坤城也針對駕駛訓練問題提出質疑,他表示,現在滿14歲國中生,免訓練,無駕照,就可以騎微型電動二輪車喔?雖然交通部官員也解釋,現行將微電車定義爲「慢車」,與腳踏車相同,但李坤城仍追問交通部將如何修正制度,而交通部則迴應,將與相關單位討論,例如與教育單位或經銷商合作,讓車輛所有人接受相關訓練。
李坤城質疑,「原則上14歲以上還是可以騎,只是多了教育訓練?」交通部的回答蠻奇怪的,因爲這個真的是滿多問題還需釐清與討論。
▲立委李坤城(圖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