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8萬人C肝抗體陽性沒做病毒檢測 治療恐漏接

世界衛生組織(WHO)設定2030年全球消除C型肝炎目標,臺灣則希望提早到2025年達標,目前僅剩最後一哩路。(王家瑜攝)

全國已有超過6000家醫療院所投入C肝篩檢服務,但不少民衆搞不清楚自己有沒有C肝,醫師指出,如篩檢發現抗體陽性,代表曾經得過C肝,必須進一步做病毒檢測,如爲陽性務必接受治療,健保給付口服藥物治癒率將近99%。不過,目前全國仍有8萬人雖驗出抗體陽性,但沒有接受病毒檢測,可能成爲消除C肝最後一哩路的變數。

世界衛生組織(WHO)設定2030年全球消除C型肝炎目標,臺灣則希望提早到2025年達標,目前僅剩最後一哩路。國民健康署自2020年起擴大提供45至79歲民衆(原住民提前至40歲)免費終身一次B、C肝篩檢。

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在各方通力合作下,目前全國已有超過700萬人接受過篩檢,相當於每10人就有7人,但仍有3成民衆需要找出來接受篩檢。另外,篩檢結果爲抗體陽性者,需進一步做病毒量檢測,過去轉介率只有6成,現在將近8成,但仍有8萬人有抗體卻還沒轉介病毒量檢測。

高雄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系顧問級主治醫師盧勝男指出,常有病人詢問「我不是治療好了嗎?怎麼衛生所還說我有C肝?」他解釋,透過篩檢發現抗體陽性,代表曾經罹患過C型肝炎,其中一半的人會自行痊癒,對身體沒有損害,但另一半患者會變成慢性肝炎。爲了找出這一半的人,必須接續做病毒檢測,如爲陽性就需要治療。

盧勝男指出,很多病人搞不清楚自己有無C肝,醫師可透過雲端藥歷查詢病人最近一次B、C肝就醫紀錄,以及公費篩檢資格。他也提醒,如果經過C肝治療,病毒檢測由陽性轉成陰性,代表治療成功,但「一日肝炎終身肝炎」,仍可能慢慢進展成肝硬化、肝癌,因此仍需定期接受肝癌篩檢。

爲優化B、C肝篩檢政策,國健署今年起將成人預防保健服務B、C肝篩檢補助金額,從200元提升到370元;醫療院所主動轉介C肝抗體陽性者續檢驗病毒量,成功轉介的二方各得獎勵100元。另針對較容易感染的特定族羣,如HIV匿名檢驗、美沙冬維持治療者,以及山地偏鄉離島抽血不便地區民衆,提供C肝快篩,15分鐘即可得知結果,若抗體陽性可即時轉介病毒量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