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臺估有1到2個「可能襲臺」 反聖嬰發展讓颱風有靠近趨勢

▲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副主任黃樁喜。(圖/記者李姿慧攝)

記者李姿慧/臺北報導

氣象署今(29日)公佈秋季天氣展望,指出今年秋季氣溫正常至偏高,雨量則是正常至偏多;另反聖嬰現象逐漸發展,根據過去經驗,秋季臺灣降雨偏多,且颱風活動區域有較靠近臺灣趨勢,秋季可能有1到2個颱風,預估仍有颱風侵臺機率,若伴隨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將有較大雨勢。

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副主任黃樁喜指出,目前熱帶太平洋海溫呈現西暖東冷的型態,反聖嬰現象有發展的趨勢,秋季和冬季反聖嬰發展機率顯著,冬季和明年春季機率將下降,之後恢復正常。

黃樁喜表示,過去反聖嬰年的統計來看,西北太平洋颱風發生次數將比正常值略偏少1到2個,鄰近臺灣的颱風跟統計值相近;秋臺影響臺灣機率接近正常,發展區域更靠近臺灣,秋季預估有1到2個颱風,秋臺容易伴隨東北季風產生共伴影響,要留意帶來較大降雨。

針對秋冬之後的颱風發展和活動趨勢,黃樁喜分析,秋冬之後颱風兩種型態,一種往南邊,一種往臺灣東部北上,反聖嬰年西部海溫高,颱風好發偏菲律賓附近,趨勢上北轉影響臺灣機率偏高,另一類型偏南,往南邊通過颱風趨勢也較多。

氣象署表示,依據過去類似的海氣狀態分析結果顯示,秋季臺灣降雨有偏多,且颱風活動區域有較靠近臺灣的趨勢,惟不同案例對臺灣的影響程度不同。將檢視氣象署及各國數值模式預報綜合研判,預估今年秋季臺灣氣溫爲正常至偏高,雨量則以正常至偏多的機率較大。

氣象署也指出,9、10月仍是西北太平洋颱風活躍期,預估仍有颱風侵臺的機率。秋季影響臺灣的颱風,若伴隨東北季風之共伴效應,會帶來較大雨勢。

此外,黃樁喜提醒,10月、11月後中南部雨量不會太多,10月後中南部逐漸進入枯水期,民衆要節約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