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四大呼吸道疾病」夾擊 新冠、流感確診創下三年新高

臺灣感染症醫學會舉辦「民衆防疫意識大調查」,希望民衆將防疫意識化爲行動力,降低重症風險。記者廖靜清/攝影

進入秋冬,「四大呼吸道疾病」來勢洶洶,根據疾管署資料,今年新冠與流感通報人數創下近三年新高,近期流感及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檢出率也持續上升,顯示呼吸道疾病威脅仍伺機而動。專家表示,民衆雖然有防疫意識,但行動力卻不足,疫苗接種率有待加強。

疾管署署長羅一鈞表示,過去流感在春節前後進入高峰,但近幾年流感的季節性慢慢被打破,全年都有流感病例,甚至出現夏季流感。今年流感疫情更提早,10月就出現一波高峰期,公費流感疫苗自10月1日開打以來,短短4天就超過100萬人次接種。另外,新冠、RSV、肺炎鏈球菌也不容小覷,民衆要多加留意。

臺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指出,新冠病毒並未消失,而是從「急性全球大流行」轉爲「常態化存在」,持續在社區中傳播。各種呼吸道疾病威脅國人健康,對65歲以上長者尤爲危險,如果合併感染可能使死亡率翻倍,並造成急重症人數攀升,衝擊醫療量能。

爲提升民衆防疫意識,臺灣感染症醫學會舉辦「民衆防疫意識大調查」,調查對象爲全臺18歲以上民衆,共回收1068份問卷。分析顯示,五成以上民衆認爲四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對健康仍存有威脅,又以新冠的威脅感最高;而年輕人較怕流感,年長者認爲RSV也很可怕。

不過,民衆雖然擔憂疫情損害健康,接種疫苗比例仍待加強。搜整疾管署的資料分析,65歲以上高風險族羣的疫苗接種率明顯偏低,每年須接種的新冠疫苗JN.1接種率僅20.3%、2024年整年度流感疫苗僅接種43.9%;長年推動需完整接種二劑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截至今年4月底僅24.9%。

臺灣感染症醫學會副秘書長謝顯森表示,民衆認知與行動間仍存落差,50歲以上民衆未接種新冠疫苗主因包括認爲疫情已趨緩,不需要特別接種;對安全性有疑慮,擔心疫苗的副作用;已得過或曾接種過疫苗的人,覺得應該有足夠的保護力。

謝顯森呼籲,高風險族羣及其家屬應積極接種疫苗,以保護自己與家人。民衆在就醫分級及醫護對呼吸道疾病的警覺性已有進步,若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仍應保持警覺、遵守呼吸道禮儀並進行快篩,以便及早用藥,降低重症風險。

除了落實防疫政策,臺灣感染管制學會秘書長詹明錦表示,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機構是高風險族羣聚集的場域,一旦發生感染事件,極容易引發羣聚擴散,造成重症與住院人數增加,衝擊整體醫療量能。未來感染防治的重點應延伸至長照端與社區,並在出現症狀時及早採檢與就醫,降低重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