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建城150年 中央大學命名「恆春」小行星

爲歡慶恆春建城150週年,國立中央大學將編號724875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爲「恆春(Hengchun)」。圖/中大提供

爲了歡慶恆春建城150週年,國立中央大學將編號724875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爲「恆春(Hengchun)」,以此向恆春半島悠久的人文歷史與精神傳承致敬。

中央大學副校長陳文逸表示,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榮譽,「恆春」這個名字承載着150年來的歷史、文化與人情。我們希望,當未來的人們在星空中找到這顆小行星時,也能記起這片土地的故事,記起臺灣在天文研究上的努力與貢獻。

陳文逸也說,每一顆被命名的小行星,都是科學與文化共同努力的印記。期許未來恆春的學子們擡頭仰望星空時,能看見有一顆以家鄉命名的小行星,提醒他們勇敢追夢、探索未知。

中大也指出,早在2006年,中央大學鹿林天文臺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發現了175583號小行星,並命名爲 「Pingtung(屏東)」;2009年,臺灣天文愛好者蔡元生又發現365190號小行星,爲紀念墾丁這個觀星聖地,命名爲 「Kenting(墾丁)」。如今,再添以「恆春」爲名的小行星,屏東三星高照,象徵天文研究的累積成果,也展現對地方文化的情感。

中大表示,「恆春」小行星編號724875於2008年8月29日,由中央大學鹿林天文臺蕭翔耀與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葉泉志共同發現,直徑約1.5公里,位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繞行太陽一週的軌道週期爲4.32年,近日點距離太陽約3.83億公里,遠日點則約4.13億公里。

自2006年鹿林巡天計劃啓動以來,中央大學不僅發現臺灣史上第一顆彗星,也已發現超過800顆小行星,使臺灣成爲亞洲最活躍的小行星發現地之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