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公祭黃帝 凝聚中華兒女心

長56公尺的金色飛龍,從祭臺中心盤旋騰躍而起,象徵中華兒女對人文初祖的無限崇敬與感恩之心。(方偉光攝)

陝西黃陵軒轅廣場前各界公祭代表虔誠向黃帝祭祖。(方偉光攝)

120名身着禮服的合唱隊員與身着56個民族服裝的少年兒童臺上演繹公祭大典。(方偉光攝)

(更多精彩內容 請看翻爆)

4月4日上午,由陝西省人民政府、國臺辦、國僑辦、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共同主辦,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徵程」爲主題的乙巳(2025)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在陝西省黃陵縣軒轅廣場舉行。

典前序禮上,序禮執事宣誦《典前祝文》,來自全國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以及海外的參祭嘉賓,在儀仗隊的引領下,一路景行軒轅橋、龍尾道,至軒轅廟山門。軒轅廣場上,象徵中華民族大團結的56面龍旗迎風飄揚,參加公祭大典的各方代表在指定區域列隊肅立,現場氣氛莊嚴、肅穆,來自海內外代表等近500人在軒轅廣場參加公祭典禮。

公祭大典於9時50分,寓意九五至尊,由主持公祭典禮由陝西省委常委、副省長、陝西省公祭黃帝陵工作委員會主任王曉宣佈開始,鼓聲雄渾,鐘鳴悠遠。擊響的34通鼓聲,象徵着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以及海內外中華兒女崇敬初祖的共同心聲;9響鐘鳴,代表了中華民族傳統禮儀的最高禮數,表達全體中華兒女對人文初祖軒轅黃帝的無限景仰和無比感恩。120名身着禮服的男女合唱隊員與身着56個民族服裝的少年兒童齊唱《黃帝頌》,樂聲響徹橋山沮水,典禮拉開大幕。

在莊重典雅的祭樂聲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張慶偉、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報翔,向軒轅黃帝像敬獻花籃。隨後,與會政府代表和各界嘉賓陸續上臺敬獻花籃,海協會會長張志軍也代表海峽兩岸同胞上臺敬獻花籃,臺灣則由新黨主席吳成典率臺灣青少年代表敬獻花籃,陝西省省長趙剛恭讀祭文,隨後,全體人員向軒轅黃帝像行三鞠躬禮。

大樂穆穆與天地同和,龍旗陽陽與春風共舞。盛大的樂舞告祭剛柔相濟、亦古亦今、大美大雅。一條長56米的金色飛龍,從祭臺中心盤旋騰躍而起,承載着中華兒女對人文初祖的無限崇敬與感恩之心、承載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飛入雲霄。隨後,全體嘉賓有序分批瞻仰軒轅殿,新黨主席吳成典等一行人前往黃帝陵思源林種植橋山柏。(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