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高宇寧:美國將芬太尼問題與關稅掛鉤是典型的“國內問題國際化”|熱點解讀

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以芬太尼等問題爲由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徵10%的關稅。美方的這一貿易保護措施在國際社會和美國國內遭到廣泛反對。有專家認爲,此舉將帶來美國國內生活成本上升,使得“關稅收入成本化”,這一行動可能對美國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2月2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美方宣佈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徵10%關稅發表談話。發言人指出,美方單邊加徵關稅的做法嚴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不僅無益於解決自身問題,也對中美正常經貿合作造成破壞。對於美方的錯誤做法,中方將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並將採取相應反制措施堅定維護自身權益。

“芬太尼問題本質上是美國國內治理的難題。美國完全可以通過加強國內監管、完善司法體系以及社會治理來解決這一問題。”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高宇寧接受封面新聞專訪時表示,芬太尼氾濫的核心原因在於美國醫療體系過度處方、患者依賴以及非法市場的擴大,導致合成阿片類藥物被濫用。問題的根源在於美國國內的需求和治理缺陷,轉嫁矛盾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關稅成本壓力

或直接轉嫁給美國消費者

對於美國以芬太尼爲藉口對中國加徵關稅,高宇寧指出,將芬太尼問題與關稅掛鉤本質上是典型的“國內問題國際化”。美國政府加徵關稅援引的是美國《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的相關條款。該法律允許總統在國家緊急狀態下對特定國家實施經濟制裁等行動。

白宮在聲明中指出,上一財年,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在邊境截獲超過21000磅芬太尼。美國政府認爲芬太尼等問題對美國構成重大威脅,因此宣佈國家緊急狀態。“通過貿易手段施壓並迫使相關國家採取行動,美國政府這是在將貿易政策工具武器化。”高宇寧說。

美國加徵關稅政策也引發美民衆擔憂,帶來的成本將不可避免由美國消費者承擔。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指出,對加、墨的關稅將直接推高美國汽車製造商的生產成本。數據顯示,美國每年銷售的約1600萬輛汽車中,部分車型的單價可能上漲3000美元。

“由於食品雜貨行業的需求彈性較低,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很可能直接轉嫁給消費者,食品雜貨價格也可能因關稅攀升,導致食品價格進一步上漲。”高宇寧分析稱,加徵關稅表面上是爲了保護國內產業、提振經濟、增加就業和稅收,但實際上,其負面影響將通過價格傳導、供應鏈擾動和通脹壓力等機制,最終由美國普通消費者承擔。

他向記者表示,這不僅會推高日常生活成本,還可能抑制消費需求,削弱經濟活力,進而對整體社會福利造成長期負面影響。

關稅後續衝擊

將推動“全球貿易非美化”

此前,美方還決定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商品額外徵收25%的關稅。高宇寧分析,後續衝擊將推動“全球貿易非美化”。美國對主要貿易伙伴的關稅措施,預計將使其對所有進口商品的平均關稅稅率從3%大幅提高至11%以上,這一舉措無疑將引發全球貿易體系重構。

他指出,儘管美國2023年貨物貿易逆差高達1萬億美元,是全球最大的貿易逆差國,但其貿易佔GDP的比例僅爲24%,遠低於加拿大(67%)、墨西哥(73%)和中國(37%)。因此,關稅措施對不同經濟體的影響存在顯著差異。

“短期內,被加徵關稅的經濟體將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這主要取決於其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程度。一旦關稅舉措全面實施,以加、墨爲例,美國從兩國的進口將大幅下降,美墨加協定(USMCA)將面臨事實上解體,但美國從世界其他地區的進口量將有所增加。”高宇寧說。

對於現代產業鏈高度分工,他表示,即便美國本土企業也難以完全擺脫進口環節,本輪加徵關稅無法改變當前全球貿易網絡以中間產品爲主體的全球價值鏈特徵。從長期來看,如果美國持續保持高關稅水平和低商品貿易開放度,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的“非美化”趨勢將愈發明顯。

關稅對全球經濟造成負面影響,高宇寧分析,單邊加徵關稅舉措將導致經濟問題“武器化”。從歷史教訓看,1929年至1934年間,全球貿易規模萎縮約66%,美國加徵關稅被認爲是加劇大蕭條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國和主要貿易伙伴間的加徵關稅及其引發的報復性關稅行動,將導致美國出口減少、相關行業利潤下滑,不僅無法實現保護國內產業的初衷,還可能重蹈大蕭條時期的覆轍。”高宇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