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告訴孩子:自律者優秀,懶散者出局

全文長 11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2分鐘

01

常聽到有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作業要大人守着,起牀、睡覺、吃飯、上學都得催,大事小事都得看着,否則別指望他能自己做好。”

其實,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律的表現。缺乏自律的孩子,總是需要有一個教練般的角色在身邊不斷鞭策他,否則就很容易懈怠。但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孩子自己不懂得自律,那麼無論如何都是很難學好的。

沒有哪一份成績不需要付出汗水,也沒有哪一種成功不需要努力奮鬥。所謂自律,就是自己給自己定下紀律,並督促自己去遵守。比如,在別人懈怠的時候剋制自己的浮躁,專心讀書;在別人偷懶的時候克服自己的惰性,堅持早起;在別人分神的時候堅定自己的毅力,心無旁騖。

一個人唯有做到自己管理自己,用自律代替懶散,把模棱兩可的三分鐘熱度變成一往無前的決心,才能把搖擺不定的“我想要”變成清晰可見的“我可以”,進而實現自己的理想。

02

曾看過一段採訪,記者問:“你能一直堅持每天睡前閱讀一小時的習慣嗎?”對方十分誠懇地答道:“這個無所謂堅不堅持,就是我的一個習慣。臥室裡沒有電視機和手機,不放過多的電子產品,安靜地看會兒書就可以睡覺了。”

培養良好的習慣大多如此。沒有開始自律前,覺得不可能做到;開始自律後,覺得萬分煎熬;再堅持一段時間後,就成了習慣。

正如那些從小堅持閱讀的孩子,不會覺得每天讀書很痛苦;相反,當有一天沒有看書,他可能會不適應。也像那些習慣寫完作業再玩耍的孩子,不會覺得先學後玩有多難熬;相反,你讓他先玩後學,他反而玩得不痛快。

真正的自律,並不像外人見到的那般“痛苦”,而是和日常吃飯、睡覺一樣習以爲常。他們看似辛苦,卻從不會輕易失意或迷茫,因爲他們永遠有自己堅定的目標,並願意爲之付出長久的努力。

值得擁有的東西,永遠都來之不易。你今天的點滴積累,早晚會成爲別人的望塵莫及,這就是自律的意義所在。

03

網上有一個問題:你最深刻的錯誤認識是什麼?一個高讚的回答是:以爲自由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後來才發現自律者纔會有自由。

不論對大人還是小孩,想玩手機就玩手機,不想寫作業就不寫作業,這些都不是自由。肆無忌憚地放任自己,這樣得來的自在,終將在現實中轟然倒塌。而自律贏來的,是你對現實的自主感,是真正的自由。

早起讀書,雖然起牀時痛苦,但挺過去之後一整天都感到內心充實;放肆玩樂,放縱的當下雖然快樂,但臨睡前卻常常愧疚自責。

命運是公平的,越是通往成功的路越不好走,越是好走的路越通往平庸。優秀的背後無它,唯自律而已。既然選擇了遠方,就別怕風雨兼程。多點自律,你就更接近你想成爲的樣子。

所有出衆者的背後,都有着超乎常人想象的努力。也請告訴身邊的孩子,真正能夠登頂遠眺的,永遠是那些心無旁騖、堅持着往前走的人。

從此刻開始,做一個自律的人,在該奮鬥的歲月裡,對得起每一寸光陰。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來源丨教師之窗

編輯丨智庫君

版權說明丨校長派尊重原創,版權爲原作者所有,若侵權,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爲改變的力量!